于谦|郭德纲为什么比苗阜火?

前几年 , 郭德纲要在沈阳办演出 , 苗阜联络了几家相声团社也在沈阳办演出 , 有点打擂台的意思 , 最后 , 郭德纲胜了 , 苗阜败了 。
撇开输赢不说 , 苗阜在那个时候起码有实力跳起来同郭德纲叫板 。
但自那次过后 , 郭德纲好像越来越火 , 苗阜则有点一蹶不振的意思 。 现在 , 郭德纲是彻底碾压苗阜了 。
其实 , 就个人出身和艺术能力来说 , 郭德纲和苗阜似乎不相上下 , 起码是差距不大 。
论出身 , 郭德纲是德云社的创始人兼掌门 , 苗阜是青曲社的创始人兼掌门 , 两人都是在相声最不景气的时候 , 靠着坚韧不拔的一己之力在底层摸爬滚打走出来的 。 没点真本事 , 是不可能混出来的 。
咱们从相声的四门功课说、学、逗、唱上比较一下 。
说:两人的嘴皮子都利索、都干净 , 都没有那种“钝刀杀人”的拖泥带水 , 郭德纲说得沉稳一些 , 苗阜说得火爆一些 。
学:郭德纲唱大鼓、唱京剧、学吆喝、学各种方言 , 苗阜唱秦腔、唱地方戏、唱流行歌曲、也学各地方言 , 两人所学的偏重点不同 , 但都惟妙惟肖 。
逗:两人抖包袱的能力都很强 。
至于说到唱 , 郭德纲解释说 , 唱是唱相声的本门----太平歌词 , 苗阜好像不这样理解 , 他似乎也没唱过太平歌词 , 不好比较 。
那么 , 苗阜到底输在哪里?
首先 , 在相声笑点的切入和设置上 , 郭德纲要比苗阜快得多、多得多 。
郭德纲总是拿捧哏的说事 , 最多的就是拿于谦说事 , 于谦的爸爸于谦的媳妇于谦的儿子什么什么的 , 尤其爱拿于谦的媳妇----嫂夫人开涮 。
拿捧哏的说事 , 不仅切入笑点最快 , 而且还能不断地制造小包袱 。
郭德纲每次上台 , 家不长里不短地开着于谦的玩笑 , 似乎像是有一搭没一搭的 。 其实仔细听 , 就是在抖包袱 , 一个个微小的包袱造成笑点不断 , 很快把观众逗得前仰后合 。 而且有些还很让人回味无穷 。
由于是拿捧哏的说事 , 你会发现 , 这种细小的笑点在整个的一段相声中也会时不时漏一下 , 贯穿整个始终 , 所以整个一个相声作品你会感到特别有意思、特别好笑 。
郭德纲的相声之所以让人爱听 , 我觉得这些小包袱是起到至关作用的 。
苗阜是和王声合作的 。 苗阜基本上是不拿王声说事的 , 即使是说 , 也是点到为止 , 似乎不敢太过 , 不敢太“放肆” 。 这样就不能迅速切入笑点 。
每次苗阜说相声 , 在简短的开场白后 , 立即进入铺陈阶段 , 为了抖包袱的铺陈 。
在铺陈的过程中虽然也有笑点 , 但显得干瘪、过于牵强、不自然 , 就不如郭德纲那样来得快 。
最关键的是 , 整个相声中 , 这种小的笑点很少 , 总是一段铺陈后 , 甩一个大包袱 , 即使大包袱很可乐 , 但是贯穿不了整个的相声 , 这样就存在太多的笑点空白 。
其次 , 是捧逗设计上的不同 。
郭德纲的设计是逗哏的就是要欺负捧哏的 , 而苗阜的设计捧逗基本上是平等的 。
以郭德纲的设计 , 捧哏的就是受欺负的料 , 这是天经地义的 。 所以 , 他每次总是攻击于谦 , 似乎他是高高在上的 , 于谦是低低在下的 。 但是在表演的过程中郭德纲总是遭到于谦的反扑 。
在这个捧逗设计中 , 郭德纲充分地利用了人们同情弱者的心理 。 既然你郭德纲老是“欺负”于谦 , 那我们观众就同情于谦 , 所以 , 当于谦一个反扑过来 , 观众就解恨般地叫好 。 你会发现 , 郭德纲的很多火爆的现场都是出现在于谦的“神补刀”的反进攻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