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铁在烧》:一曲气壮山河的史诗

2021年11月25日 , 电影《长津湖》一举超过《战狼2》 , 成为新的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 短短两个月里 , 无论是长津湖、9兵团和27军 , 还是美第10军、陆战1师和北极熊团 , 都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词 。 与此同时 , 一些早前拍摄的抗美援朝影视作品 , 也回到观众眼帘 。 2014年央视推出的纪录片《铁在烧》 , 堪称其中典范 。
志愿军|《铁在烧》:一曲气壮山河的史诗
文章图片

志愿军|《铁在烧》:一曲气壮山河的史诗
文章图片

《铁在烧》的内容 , 正如片名一样充满铁血狼烟:1951年 , 第63军为掩护志愿军主力撤退并重铸防线 , 在铁原阻击 “联合国军”13天 , 近乎伤亡殆尽后 , 终于完成任务 。 该片根据萨苏先生同名书籍改编 , 耗时两年打造 , 五集全长250余分钟 , 豆瓣评分高达9.6 。 有网友评论“这是一部眼泪很多的影片” , 记得当年花两个晚上看完 , 当片尾轻轻响起“一条大河波浪宽……”的BGM时 , 泪水瞬间止不住了 。
志愿军|《铁在烧》:一曲气壮山河的史诗
文章图片

志愿军|《铁在烧》:一曲气壮山河的史诗
文章图片

大多数人对抗美援朝的历史细节 , 其实是不甚清楚的 , 而一些经典作品成为了解历史事件的重要途径:从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中 , 知道“万岁军”38军和松骨峰阻击战;从电影《上甘岭》中 , 知道12军和15军在上甘岭的浴血拼杀 。 相对而言 , 铁原阻击战的知名度要低得多 , 但铁原战斗惨烈堪比长津湖 , 敌人炮火密度也不亚于上甘岭 , 更重要的是 , 它对朝鲜战局起了关键作用 , 关乎中国军队乃至新中国的尊严、荣誉和生死存亡 。
铁原阻击战的背景是异常严酷的 。 前期 , 志愿军一路高歌猛进 , 把狂妄自大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打得满头是包;但这时 , 联军总司令换成了冷静狡诈的李奇微 , 此人发现了志愿军的弱点:后勤系统薄弱 , 只能携带维持一周的口粮 , 耗尽后就撤回 , 他称之为“礼拜攻势” 。 第五次战役中 , 李奇微没有顽强抵抗 , 而是有序后撤 , 引志愿军深入 , 在一周后发起全面反击 , 妄图把志愿军主力全歼在“三八线”以南 。 而彭总从战略角度出发 , 下令全军撤退 , 两人的目光停留在同一个地方:铁原 。
铁原 , 是志愿军集结休整、物资转运的枢纽 , 如果此地被攻破 , 志愿军将有全军败溃的可能 , 这是入朝以来前所未有的危局 。 唯有在铁原顶住敌军进攻、争取足够时间 , 才能保障主力部队完成撤离、重铸防线 , 掌握战争主动权 。 更可怕的是 , 当时铁原附近并没有我们的队伍 。 恰巧此时 , 原本奉命撤回后方休整的63军到达铁原 , 这让志愿军司令部喜出望外 , 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落在63军肩上 。
志愿军|《铁在烧》:一曲气壮山河的史诗
文章图片

《铁在烧》很好地呈现了双方的兵力差距 。 63军(辖187、188、189师)作为一支“临时抽调”的部队 , 已经连续作战一个多月 , 人困马乏、减员严重 , 全军只有2.4万多人;而“联合国军”兵强马壮 , 仅美军第1军(辖骑兵1师、美3师等)就拥有四个师五万余人 。 189师师长蔡长远将全师分散成200多个单位 , 像“钉子”一般驻扎在200多个据点 , 尽最大可能迟滞敌人步伐 。 这种战法异常惨烈 , 当一个个“钉子”被敌人连根拔起 , 就意味着据点全员阵亡 。 563团团长马兆民在下属两支部队只能撤回一支的情况下 , 作了一生中最残酷的抉择 , 全团1600多人最后仅剩247人;连长郭恩志以伤亡16人的代价毙伤美军八百余人 。 这也对人们的刻板印象进行了纠正:在朝鲜战场上 , 究竟是谁在使用“人海战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