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视|2022开年的《斯文江南》,东方卫视的文化情怀与砥砺前行( 三 )


你可以发现 , 节目一开始的片头进入 , 无论是唯美的文案 , 还是如一帧帧国风电影的画面 , 将大家的目光瞬间锁定 , 共同欣赏一次文化美学之旅 。
在演播室布景上 , 无论是曲水流觞、一轮圆月、亭台楼阁的道具设计还是嘉宾们落英缤纷般的落座位置 , 亦或是古风书法舞蹈的唯美再现等等 , 都给观众留下了足够深刻的印象和记忆点 。 实际上 , 之所以可以做到如此精美的视觉呈现 , 节目组在背后付出了很多努力 。 “开播已是隆冬 , 同时也不能放松防疫 , 最终我们决定在棚内完成‘实景搭建’ 。 也就是说 , 节目组在室内设计、搭建了一座‘斯文江南园林’ , 这既加强了实景感 , 又做到了‘去舞台化’ 。 置身其中 , 仿佛是在江南园林的月色中 , 与三五好友雅集 , 畅叙幽情 。 ”汪甜盈如是说 。
卫视|2022开年的《斯文江南》,东方卫视的文化情怀与砥砺前行
文章图片

另外 , “为了追求极致的视觉呈现 , 在围读环境的拍摄上 , 我们导演组舍弃了传统的电视讯道影像采集设备 , 全部采用了德国ARRI的电影级别摄影机 。 在演绎段落的拍摄上 , 我们也达到了TVC制作级别 , 每一个镜头都精挑细选和分镜设计 , 才会有《笔势论》这样的段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 ”
卫视|2022开年的《斯文江南》,东方卫视的文化情怀与砥砺前行
文章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 , 相较于戏剧舞台上的还原式演绎 , 在《斯文江南》节目里的嘉宾们 , 在扮相上 , 并没有浓厚的“影视角色感” , 而采取轻扮或者不扮 , 目的是突出“诵读”经典作品的核心要义 , 这也既保留了演读者的本我特色 , 又能代入还原历史人物的他我 , 综合表现出丰富情绪和创作背景 。
不仅如此 , 《斯文江南》更重要的一点创新在于 ,平衡了节目的大众科普性和进阶版文化延展 , 你可以在节目中看到熟悉的文化名人和他们的作品 , 诸如王羲之《兰亭集序》 ,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王阳明《示宪儿》等 。同时 , 你也可以进阶深入学习到作品背后的文化嬗变和人文背景、美学话题等等 , 诸如王羲之在《笔势论》以兵矛比喻书法 , 王阳明的书法与心学、鲁迅先生超前的育儿理念等等 。 所以说 , 这档节目的受众范围更为广阔 , 大家都可以在其中“各取所需” , 或是学习文化知识 , 或是从中汲取新鲜观点 , 甚至与嘉宾隔空对谈和思考 。
卫视|2022开年的《斯文江南》,东方卫视的文化情怀与砥砺前行
文章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 , 如果说演读是古人视角下的史实再现 , 围谈更多是当下视角下的理解阐释 , 而文化底蕴深厚、访谈节目经验丰富的主持人曹可凡 , 在节目中担当着推动叙事节奏和延展主题的重要角色 , 并巧妙串联起整个叙事指引 , 可以看出节目组在选择主持人上 , 足见也是花了一番心思 。
卫视|2022开年的《斯文江南》,东方卫视的文化情怀与砥砺前行
文章图片

彰显主流卫视的使命责任与文化担当 ,
坚定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在新的媒体竞争格局下 , 卫视主流平台更应该认清自身的定位和调性 , 尤其是坚定观众对于平台的喜爱 , 而深耕优秀的精神文化的作品 , 一方面是 , 凸显出主流卫视的责任和担当 , 另一方面 , 优质的内容也会获得大众的支持和认可 , 而这是一个良性的媒体循环生态 。
汪甜盈向传媒内参回忆道 , “节目开录当天 , 在录制园区 , 同时有三个棚开工 。 主棚(围谈围读)、黑匣子(演读演绎)、投影棚(超时空对话) , 这在之前的节目录制经验中是非常少见的 。 尤其是作为一个文化类节目 , 人们通常会用小体量小制作来误读文化节目 。 事实上 , 台里对于这档节目的制作都投入了非常大的设计与心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