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从《光阴的故事》到王伟忠的眷村文化

#冬日鉴片官#
从《光阴的故事》跳到来看王伟忠的纪录片 。 海的这边有三线文化、大院文化、厂矿文化……海的那边 , 有眷村文化 。
家乡|从《光阴的故事》到王伟忠的眷村文化
文章图片

《光阴的故事》海报
《光阴的故事》 , 是电视制作人王伟忠制作的 ,
一部以中国台湾省初期产生的本外省
民族融合

眷村
文化为背景所拍摄的连续剧 , 该剧主要呈现中国台湾省1960年代至1990年代某一眷村里 , 几个家庭间所围绕的故事 , 宛如当年台湾人民的生活缩影 , 展现出台湾文化的转变与当时人们的
生活方式

据说 , 口碑与收视率都很高的韩剧《请回答1988》正是脱胎于我国台湾省的这部电视剧 。
家乡|从《光阴的故事》到王伟忠的眷村文化
文章图片

《光阴的故事》剧照
以为只是过去两三年就回来 , 结果一去就是五十年 , 回不去的家乡 , 道不尽的乡愁 。 “眷村”的意思 , 是住着家眷的地方 , 我更愿意理解为是对家乡的眷恋 。 生活在这里 , 回不去的地方叫家乡 , 而那些说着闽南语、客家话的岛民 , 又叫他们“外省人” , 从地域到身份区别开来 。
还好 , 眷村浓浓的人情味调和了乡愁的悲苦 , 那些门对门 , 在柴米油盐中结下的邻里友谊和古道热肠的侠气 , 还有小孩们在纵横交错的巷子里追逐嬉闹的金色阳光 , 又像极了我们的童年 。 其实 , 一路走来 , 大家经历的苦难和快乐 , 随着历史的星河飘飘荡荡 , 都差不多 。
东西横贯的那条公路上 , 大概在太鲁阁附近 , 有一个纪念祠堂 , 里面刻有为修这条台湾经济起飞之路而牺牲的士兵的名字 。 那些名字的背后 , 是永远回不去的家乡 , 是家里等着盼着却永远等不到盼不来的凝望 。 愿这样的历史 , 不要再重演 。
家乡|从《光阴的故事》到王伟忠的眷村文化
文章图片

家乡|从《光阴的故事》到王伟忠的眷村文化
文章图片

家乡|从《光阴的故事》到王伟忠的眷村文化
文章图片

《伟忠妈妈的眷村》 , 是电视制作人王伟忠在
得知
小时候居住
的建国二村将拆迁后 , 耗费五年的时间所留下的影像全记录 。 该纪录片于2007年5月上映 。
一晃又是很多年了 , 片中那些说着北京话、山东话……的眷村老人 , 还安好吗?王伟忠说 , 眷村要一一拆除 , 所以希望通过记录这些画面 , 让眷村三代、四代……知道这段迁徙的历史 , 他们是怎么来的 。
可能 , 这就是纪录片的意义吧 。
家乡|从《光阴的故事》到王伟忠的眷村文化
文章图片

王伟忠:中国台湾省电视制作人 。
家乡|从《光阴的故事》到王伟忠的眷村文化
文章图片

纪录片《伟忠妈妈的眷村》海报 。
家乡|从《光阴的故事》到王伟忠的眷村文化
文章图片

【家乡|从《光阴的故事》到王伟忠的眷村文化】《伟忠妈妈的眷村》豆瓣评分截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