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 , 观众的高接受力也在无形之中拔高喜剧团综的创作门槛 。 团综对团员之间的默契要求高 , 抛梗要与接梗相呼应 , 内容应和定位相符合 。 另外 , 在头部厂牌的广大影响力下 , 喜剧团综“未播先火”的状况兼具利弊 , 节目质量与观众期待之间对等并非易事 , 喜剧的民间属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流量来源 , 嘉宾的选择牵动着节目的播出效果 。
舞台到生活
团综成喜剧破圈的新“自救”路径?
喜剧往往容易和具体圈层的受众群体捆绑而出现 , 团综化发展是创新手段 , 也是主流趋势下的“自救”途径 。 已播出的几部喜剧团综都是由一个或几个“核心人物”领头 , 打破厂牌固有的表演舒适圈 , 续写多路径的群像故事 , 寻找喜剧行业“人才困境”的解决之道 。
“沈马”合体激起观众对《麻花特开心》的强烈期盼 , 团综以“麻花特开心 , 让你更开心”为主题 , 将综艺与电影进行联动 。 首期节目便延续了《夏洛特烦恼》的故事 , 夏洛梦醒后的第十年 , 三年二班的同学们都已各自成家 , 生儿育女 。 在时间推移中 , 他们与家人间的隔阂越来越大 , 忽有一日 , 他们集体被送到了一所名为“不理解培训中心”的学校 。 众人齐换上电影中的校服 , 沈腾与马丽再次同框重现电影经典场面 , 唤醒观众的“麻花回忆” 。
文章图片
团综与电影的IP联动 , 一方面加固厂牌元素 , 另一方面却为受众建立起了一定屏障 。 未看过电影的观众难以对节目共鸣 , 传播圈层或具有局限性 , 不平衡的信息表达容易让节目被“自嗨”的气氛所笼罩 , 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
文章图片
郭德纲与张文顺先生合说的《论相声五十年之现状》里的一句“我爱相声 , 我怕它完了”引出相声发展的障碍 , 既要传统也要创新 , 既要流量也要质量 。 在大众媒体的不同舞台里 , 德云小苗们不断成长 , 万千观众带着热情而来 , 在质疑的声音面前 , 表演基本功依然具有最强大的说服力 。 如今张文顺先生已离开了这个世界 , 郭德纲称自己是相声的“守墓人” , 两季《德云斗笑社》均获得可观的市场表现 , 雅俗共赏的相声体验渗入大众生活 。
文章图片
尽管喜剧团综的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 但大众化的表达方式也在不断为厂牌创造发展条件 。 在受众追求新鲜感的传播氛围里 , 有人认为传统艺术在向娱乐化不断低头 , 这样的想法未免太过偏颇 。 喜剧要“破圈” , 流量之下有资源 , 期待观众眼光能够不断成熟 , 喜剧团综可以引导文化传播 , 促进综艺市场的蓬勃发展 。
时间推移中 , 喜剧内核与缤纷的时代话题相交融 , 喜剧团综为综艺市场打通了一条“团体精神+厂牌文化”双线并行的内容输出方式 。 观众对喜剧的表现形式拥有多样要求 , 但追其本质 , 大众对快乐的需求永远不变 。
传统文化的流量化塑造未必庸俗 , 看似繁荣的市场未必就是真正的繁荣 。 从《德云斗笑社》到如今的《麻花特开心》 , 越来越多的喜剧厂牌押注“团综” , 各有侧重 。 喜剧行业的长足发展是个恒久的议题 , 大众传媒促进喜剧从单一小众转向多元广泛 , 也让喜剧内涵在“经典”与“低俗”之间摇摆不定 , 界限不清 。 捧腹大笑之后问问自己:喜剧团综达成你的情绪供给了吗?相信天平自在每个人的心中 。
- 王龙|《欢乐喜剧人5》卢鑫玉浩致敬老兵,吴彼另类喜剧魔性十足
- 喜剧|弃承继家族生意不做豪门千金爱演戏于TVB当40年从未担过女主角
- 喜剧|《麻花特开心》打造“国民综艺”,用喜剧观照普通人生活
- 喜剧|沈腾马丽搞综艺?开心麻花来了一大半,能否扛起搞笑真人秀的大旗
- 喜剧|喜剧厂牌的归宿是『团综』?
- 喜剧|沈腾:从军艺校草到“国民笑草”的进化史
- 许一城|《古董局中局2021》大咖云集的商业喜剧,经不起推敲的线索细节
- 喜剧|梁龙要上辽视春晚演小品?观众:这造型以前没见过
- 因为|魏翔无实物表演一遍过,喜剧演员的哭戏有多感染人?
- 其成|周星驰《新喜剧之王》:影迷越是捧场,对星爷越没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