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东西问 | 马可·穆勒:那些中国电影何以在西方大放异彩?

(东西问)马可·穆勒:那些中国电影何以在西方大放异彩?
中新社太原1月18日电 题:那些中国电影何以在西方大放异彩?
【电影|东西问 | 马可·穆勒:那些中国电影何以在西方大放异彩?】——专访电影史学家、电影制片人马可·穆勒
中新社采访人员 胡健
电影|东西问 | 马可·穆勒:那些中国电影何以在西方大放异彩?
文章图片

1981年 , 时任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顾问的意大利人马可·穆勒 , 将影片《原野》带到威尼斯 , 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国际之路 。 在掌舵佩萨罗、鹿特丹、洛迦诺、威尼斯、罗马等国际电影节的40年间 , 马可·穆勒把陈凯歌、田壮壮、张艺谋、贾樟柯等中国导演推向国际舞台 , 被誉为“把中国电影推向世界的第一人” 。
这些中国电影缘何能够在西方银幕大放异彩 , 享誉国际?作为旅居中国40余载的“中国通” , 如何看待中意两国的文化差异?中国票房年突破400亿元人民币的今天 , 如何看待中国电影的发展?在平遥国际电影展举办期间 , 中新社“东西问”专栏就此对电影史学家、电影制片人、平遥国际电影展首席顾问马可·穆勒进行独家专访 。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采访人员:是什么促使您40多年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求学?
马可·穆勒:我16岁(1969年)就开始学中文 , 在意大利中国友好协会办的夜校上学 。 随着1970年意大利和中国建交 , 两国开始交换留学生 , 我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意大利留学生 , 在辽宁大学进修大众文学 。 那段时间 , 我看了很多中国的样板戏电影和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等社会主义国家拍摄的电影 , 由此对中国电影产生浓厚兴趣 。
电影|东西问 | 马可·穆勒:那些中国电影何以在西方大放异彩?
文章图片

1979年黑河市王肃电影院门前等待入场的人们 。 中新社发 邱齐龙 摄
1977年春节后 , 有一大批老电影登上银幕 , 那时我发现 , 中国电影拥有悠久历史 , 且非常多样化 。 大概一年时间 , 我看了150多部中国电影 。 1977年夏天的一个晚上 , 我在南京的体育场看了谢晋导演的《红色娘子军》 , 被他独特的电影风格所吸引 。 两年后 , 我成为谢晋的“徒弟” , 也是从那时开始研究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电影 。 我觉得中国电影需要更多海外观众 , 于是在1982年年初 , 我决定在欧洲(意大利都灵)做一次大规模的中国电影回顾展 , 当时放映了135部中国电影 。
电影|东西问 | 马可·穆勒:那些中国电影何以在西方大放异彩?
文章图片

1998年 , 中国国家芭蕾舞剧团在香港演出《红色娘子军》 , 受到媒体关注 。 中新社发 杨佐桓 摄
中新社采访人员:1980年 , 您把中国导演凌子的电影《原野》送到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成为“把中国电影推向世界的第一人” 。 您觉得这些“走出去”的中国电影有哪些共性?
马可·穆勒: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 , 在1978年开学以后 , 北京电影学院出现一批新人 , 他们对电影有很多新的想法 。 当时 , 我所看的电影都是田壮壮、张艺谋、陈凯歌一起合作的 。 我看完田壮壮导演、陈凯歌编剧、张艺谋摄影的短片《我们的角落》 , 就和他们说 , “将来你们拍长片 , 我一定想办法带到威尼斯 , 带到欧洲 。 ”
后来像张艺谋的《红高粱》 , 就是把那种非常浓郁的乡土文化带到欧洲 。 姜文和巩俐在电影中让国外观众看到了与此前中国演员不一样的表演风格 , 好像突然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 。 再比如陈凯歌的《黄土地》在香港国际电影节放映后 , 我将其送到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 第一次在非华语地区放映 , 陈凯歌当时还没有护照 。 我上台介绍影片说 , “这是中国新电影的一个重要启发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