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羽西|春晚前排坐了20年的她,到底什么来头?( 三 )


而她自己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语言问题 。 她会广东话 , 但普通话并不流利;虽然长期生活在西方 , 但访谈时有些专业术语也非她所长 。于是她请来最专业的团队 , 一位是英语谈话专家 , 另两位是普通话老师 , 以此提高她语言的规范性表述能力 , 塑造她更为权威的媒体人形象 。在她个人的学习笔记上 , 在她采访主持的脚本上 , 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谈话技巧、发音要领、每个国家的历史渊源、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 。
● 羽西采访中国农民 每一个程序落实到位 , 每个细节一丝不苟 。所以《世界各地》每一期节目推出的背后 , 都是她不遗余力的付出 。1986年 , 央视播出了《世界各地》 。
当年 , 无数观众准时守候在电视机前 , 跟随靳羽西的脚步去探寻 , 去了解地球另一端的奇妙多姿 。这部片子每周一集 , 播放了4年 , 拥有高达3.4亿的观众 。“在中西方隔阂近30年之后 , 靳羽西不仅推开了中国人看世界的第一扇窗子 , 也是推动了美国人重新发现中国的先行者之一 。因此 , 在一定程度上说 , 靳羽西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沟通中西 , 让‘世界了解中国 , 中国了解世界’的第一人 。 ”
由于在中美文化传播中做出的突出贡献 , 靳羽西获得了联合国和美国国会在内的各项组织机构颁发的二十余个奖项 , 包括“终生成就奖”、“杰出妇女奖”、 “国际媒介交流奖”等 。在中国 , 她更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极具文化传媒影响力的人物 , 所以 , 央视春晚予她以第一排观众席的嘉宾座位 , 正是源于对她的充分认可与褒奖 。于是 , 在长达二十年春晚的镜头里 , 总会出现一位优雅时尚的女性 , 梳着她标志性的“童花头” , 妆容精致 , 向世人展示与传递着关于美的讯息 。那些年 , 靳羽西见证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 同时也看到了九十年代的中国颜色太过单一 , 在黑、灰、白的色调里 , 她嗅到了事业第二春的气息 。04 当靳羽西决定进军美妆领域时 , 就像她曾经转型从事媒体事业一样 , 显然是冒着巨大的风险的 , 因为“如果说做电视的难度是一百 , 那么做商业的难度是一万 。 ” 更何况 , 当时中国的商业环境尚未完善 。 与其涉险其中 , 不如求得安稳地继续做知名主持人 。但靳羽西并不打算“偏安一隅”:“我做了几千几万期节目 , 什么奖都拿过了 , 什么人都采访过了 , 我需要挑战一下自己 。 ” 她从来都不是甘于现状的人 , 她通过多年做电视节目 , 看到了那个时代中国女性的贫乏与封闭 , 鲜有人去勇于尝试与释放自己的魅力 。 【靳羽西|春晚前排坐了20年的她,到底什么来头?】
在她看来 , 美 , 本来就应是构成这个大千世界的核心元素 , 而追求美、展示美的过程就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与生命的原动力 , 但当时的时代和社会环境 , 与保守的观念压抑了女性爱美的天性 。其实 , 美好的心灵和美丽的妆容可以交相辉映 , 两者并不相悖 。因此 , 帮助亚洲女性建立起她们对美的独一无二的自信 , 成为她崭新的人生目标 。1992年 , 她推出了“羽西”系列化妆品 , 旋即引发了国内化妆的热潮 , 销量居高不下 。此前 , 她的先生马明斯很不理解她的创举:“全中国都没有女人用化妆品 , 你为什么要做?” 靳羽西态度很坚决:“就因为没有人用 。 能用小小的工具把脸上不满意的地方改掉 , 那还有什么不能改变的呢?中国女人可以更美 。 ” 为了研制出适合中国人的化妆品 , 靳羽西首先在自己身上做实验 , 为此 , 她脸上、手上的皮肤没少被烧焦过 , 有时甚至烧出很多水泡 , 但她毫不气馁 , 不断尝试 。其后 , 在九十年代的中国大街上 , 因为靳羽西 , 开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靓丽色彩 , 她也成为了中国女性的“美丽启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