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地域电影正在拥抱广阔市场( 二 )


但是 , 东北人导演耿军拍的《东北虎》却是一部普通话电影 , 他说:“《东北虎》故事的主角原型是我的朋友徐刚 , 契机是有一年过年的时候我在车站遇到他 , 大家都在拜访亲友 , 而他在为了他的狗复仇……一个文人去找一个社会人复仇 , 这样的情境非常有张力 , 让我充满叙述的渴望 。 ”从某种角度来看 , 这个复仇的故事可以跟东北有关 , 但也可以无关 。 他最终选择了贵州人章宇来演这个为狗复仇的东北人 , 收敛了口音的东北人马丽则扮演他的妻子 。 片中有一些黑色幽默的金句 , 譬如“坚强约等于狠” , 但耿军基本控制住了东北人最擅长的讲段子的冲动 , 更多地用人物的选择来营造戏剧反转效果 。
在不少演员看来 , 用家乡话演戏能让他们感觉更自如 。 徐帆在讲述武汉抗疫故事的《穿过寒冬拥抱你》里饰演一个武汉女人 , 出生于武汉的她说第一次用家乡话拍戏 , “感觉台词都是从嘴里直接流出来的 , 特别润” 。 但对于湖北人但非武汉人贾玲来说 , 标准武汉话则成了对她的考验 , “总有朋友跟我说 , 细听就知道你说的台词差点那个味儿” 。
潮汕电影《带你去见我妈》把方言的作用发挥到了最大——剧本用方言写就 , 拍的时候导演和编剧还会根据素人演员的日常对话进行临时调整 , 这使得整部电影质感很像一部纪录片 , 但又比纪录片精妙有趣得多 。
《雄狮少年》粤语版的姗姗来迟是很多深爱这部影片的观众的遗憾 。 该片在去年12月17日率先上映了普通话版 , 到今年1月1日才上映粤语版 。 一位影院人士坦言:“如果早点补足这份粤味 , 它的市场表现可能会更好 。 ”
拍出地域电影的“里子”
方言或许只是地域电影的“表” 。 一部成功的地域电影 , 还得拍出“里子” , 即一个地方的内在气质 。 《东北虎》用动物园里“躺平”的老虎作明喻 , 展现的是部分当地人的内心世界 。 但导演耿军仍然试图把少数人的生存状态扩展到更大领域的共鸣 。 他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像东北虎 , 是独一无二且珍贵的 , 每个人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 , 每个人的内心也有凶猛的那一部分 。 ”但影片仍处处透出那种独属于北方的冷 , 耿军称之为“寒带电影”:“东北影视作品主要以喜剧和小品居多 , 但我想用自己的视角来拍摄另一种审美趣味的东北电影 。 ”
同样以东北为故事发生地的《诗人》有着类似的凛冽质感 。 这部电影在去年年中上映 , 同样将焦点放在一群东北的普通人在时代变迁中如何安放内心的自我 。 《诗人》中 , 男主人公试图用写诗来留住人生的尊严和诗意;而到了《东北虎》里 , 诗意只能残留在主人公身边那个被公认为“脑子有病”的人身上 。 后者在片中说道:“没有人需要我 , 我不安很久了 。 ”
东北电影“冷” , 粤产动画片《雄狮少年》则尽力展现广东的“热” 。 乡村少年阿娟尽管经历了人生种种困境 , 却依然相信奇迹 , 而银幕前观众的热血也随着片中的醒狮鼓点而沸腾 。 但同为广东电影 , 潮汕风味的《带你去见我妈》的“热”则并没有那么高温 。 这部电影聚焦于潮汕人最为外界热议的家庭观 , 用最素描的手法展现出母子之间的温情 。
展现粤派文化的《雄狮少年》和展现海派都市爱情观的《爱情神话》 , 是近期几部地域特色浓郁的电影里市场和口碑双赢的两部 。 相比靠抗疫这个特殊题材赢得8.5亿元票房的《穿过寒冬拥抱你》 , 它们的成功模式或许更具有可复制性 。 两部电影都是通过好口碑带动长期放映——作为去年豆瓣评分最高的两部国产片 , 它们均已持续上映一个月左右 。 此外 , 两片均先在故事的发生地和拍摄地取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制胜点 , 再“辐射”全国——至截稿时 , 《雄狮少年》票房2.33亿元 , 广东省始终是该片全国单日票房的最高省份;而《爱情神话》总票房2.44亿元 , 仅上海一城的票房便高达1.01亿元 。 但需要注意的是 , 广东和上海本就是全国票仓 , 其所产电影自然也拥有“主场”优势 。 相比之下 , 其他地域电影可能需要更多的耐心——坚持质量 , 做出口碑 , 培养观众 , 等待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