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要求周作人回来当面说清楚什么回事,可二弟周作人没有理采。
失望之下,鲁迅见原本和睦的一大家子已然分崩离析,二弟周作人只对妻子盲从,是那样的懦弱自私,完全不顾兄弟情分,一味躲在书斋对家庭琐事不管不问,只得委曲求全,决定离开周作人一家,带上母亲、发妻朱安搬到砖塔胡同61号居住。
兄弟俩的不谐由此加剧,后来发生的一个冲突更是激化酿成不可避免的悲剧。
那是1924年6月11日,鲁迅回八道湾取自己的书籍与古玩,却遭到羽田信子的拉扯,并破口大骂鲁迅对不起长嫂朱安,"纳妾"许广平,咒他"孤老头冷清死"。对此,二弟周作人不仅没有劝阻,反帮着妻子辱骂,阻止鲁迅取书……
悲愤之下,鲁迅见自己关爱的二弟冷漠成这样,也没有要回自己的书籍与古玩,便孑然而去,从此不再往来。
1936年,鲁迅病逝后,周作人没有参加葬礼。兄弟俩最终的结局应验了一句古话:老死不相往来。
文章插图
三、羽田芳子的介入其间还有一个缘由,与羽田芳子的介入有关。
羽田芳子是羽田信子的妹妹,在羽田信子管家时,就将羽田家族的一些亲戚请到北京八道湾居住。
其中就有羽田芳子。为了约束周家,羽田信子采取下三烂的做法,将羽田芳子硬推给三弟周建人为妻。
鲁迅见三弟周建人的生活窘迫,便托人在上海给他找了一份工作,羽田芳子却不愿一同前往。周建人只得独自去上海打拼,期间,与学生王蕴如很合得来,双方情投意合,恋情迅速升温。
这一情况让羽田一家十分不满,便将矛头对准鲁迅,认为这都是大哥鲁迅一手造成的。
由此,羽田信子、羽田芳子姐妹俩便联手视鲁迅为眼中盯、肉中刺,极尽污蔑。鲁迅与周作人兄弟俩的失和便在这样的状态下产生,兼之周作人的"惧内",不善调处家庭纠纷,最终导致兄弟之间的矛盾成为死结,在老死不相往来中酿成千古遗憾。
文章插图
四、后记大文豪鲁迅与二弟周作人最终反目成仇,这一民国文坛憾事告诉我们:
弟兄之间,即便血浓于水,成家立业以后,还是分开为好。
鲁迅在"长兄如父"观念下,原本期望的一大家子一道其乐融融的美好生活,不过是一份向往中的寄托罢了。
于现实而言,往往容易"好心办坏事"。毕竟一大家子进口添丁以后,早已不是儿时两小无猜的家庭状态。家庭成员的个性想法,家庭琐事带来的纷争,岂是一厢情愿就可以妥善处理完美解决与实现的?
稍有不慎,抑或疏忽大意,不加查察,堆积起来的家庭纠纷便会引爆火药桶,家人在怨恨中更会形同陌路,甚而比外人有过之而不及。
更何况"亲兄弟,明算账",到了人生的分水岭,弟兄姊妹之间确需"断奶",有边界感地各自生活,理性摆脱血浓于水的亲情困扰,毅然前行。若还是停留于儿时状态,不遵循客观自然规律,反而会适得其反,并不利于一大家人的健康发展。
是为鉴。
文章插图
【 羽田芳子#周树人与周作人兄弟俩反目成仇,成为文坛之遗憾,他俩到底咋回事?】【作者简介】李大奎,七0后,法学学士,贵州湄潭人,文学爱好者。
- 笔洗|清代:【和田玉福禄童子笔洗】
- 道德底线$王阳明:真正聪明的人,一辈子4不争,早明白早幸福!
- 思想#庄子:生孩子太多有害,活得太久受辱,这三点才是人生的真相
- 宋太祖赵匡胤#鬼谷子:人在倒霉前,会出现这三大“征兆”,一定要提防
- 才子$佛中异类仓央嘉措,曾写出”不负如来不负卿“,其上句更美!
- 老子&《道德经》智慧:人生最重要的,是求得一颗安定的心!
- 清宁$治愈系句子和小诗,总有一句写出你的心里话
- 侄子们@当你读懂老舍的《茶馆》,就看清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 护林员@湖北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护林员胡值朝——“这里的每一棵树我都有感情”(讲述·一辈子一件事)
- 镇海#王芳:以针为笔,以线为墨,把热爱“绣”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