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拯救”危机中的实体书店( 二 )


推动图书价格立法能否“拯救”危机中的实体书店?
实体书店|“拯救”危机中的实体书店
本文图片

人文考古书店外景 。 李璇/摄
实体店的“自救”:回到书本身
面对线上渠道“压倒性”的价格优势 , 实体书店也在“自救” 。
开业10年、单凭卖书便实现盈利的人文考古书店 , 在深耕专业图书的方向上探索出了一条路 。
走进位于北京海淀区三虎桥南路的人文考古书店 , 高到天花板的书架上 , 密密麻麻地排满考古、文博类专业书籍 , 不乏《中国考古学百年史》等“大部头” 。 书店地板上还堆叠着不少纸箱 , 其中既有从各家出版社购来、还未上架的新书 , 也有即将寄往国内外大学考古院系、博物馆、研究机构的订书 。
“书店刚开业那段时间 , 为了吸引读者 , 我们想了一个‘笨招’:一看发票抬头是某家考古单位 , 就在纸箱里放进一本书店自己编写的书单 , 有些单位收到书单后 , 会直接在上面勾出想买的书 , 再拍照发给我们 , 就这样慢慢积累下不少老顾客 , 书店现在每年营收近500万元 , 各类考古机构订书就占了大约300万元 。 ”洪霞说 。
据洪霞介绍 , 除了机构订书费 , 书店还有近200万元的收入来自网店和实体店零售 。 扣除进书成本和房租、人力支出 , 书店一年可以盈利20万元 , 大部分利润又会用来添置书籍 。
考古、文博类图书受众相对固定 , 在图书价格不具备优势的情况下 , 为了留住顾客 , 洪霞和同事还想出了两个应对线上渠道冲击的策略 。
“一是‘抢新’ , 业内一出新书 , 我们从各种渠道了解情况后 , 会争取在第一时间拿到新书、抢在网店之前发售;二是‘好书趁早买’ , 专业书籍发行量小、再版少 , 很多书过几年就绝版了 , 网上很难买到 , 因此 , 遇到销量、口碑好的书 , 书店都要多存一些 , 书价也不会太过分 , 在原价基础上增加一些库存费用就可以了 。 ”洪霞说 。
像人文考古书店这样专注某一领域的实体书店 , 往往能够凭借齐备、精深的图书储备 , 吸引该领域读者长期关注和持续购买 。
回到书本身 , 销售线上渠道难以竞价的特定图书 , 也是不少实体书店“自救”的一种策略 。 近来如雍和书庭、码字人书店推出作家签名本 , 布衣古书局聚焦古籍 , 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
不过 , 选择这条路径的书店 , 也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
胡洁曾尝试售卖旧书 , 但“实践起来没有预想顺利” , “寻找有价值的旧书 , 是件非常耗费精力的事情 , 到出版社和中盘供应商库房去 , 翻过几千本书才能找到几本有价值的书 。 从读者手里回收二手书也很不稳定 , 书沉、回收运费贵 , 无论我付还是读者付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 甚至占到利润的一半” 。
“走特定图书路线 , 非常考验书店主理人的选品眼光和资源整合能力 , 图书来源也不够稳定 , 还是需要谨慎经营 。 ”孙谦说 。
实体书店|“拯救”危机中的实体书店
本文图片

MPK黑胶书店内景 。 李璇/摄
留客“内功”:建立情感联系
逛多了“网红书店” , 杨月已经习惯“拍了照就走” , “除了拍照打卡 , 真不知道还可以在实体书店干什么 , 书都是原价‘大路货’ , 文创也不是原创的 , 想花钱都不知道能买点什么 , 如果只为喝杯咖啡 , 那可选择的地方就太多了” 。
融合文创、餐饮等多种消费业态 , 强调设计感和空间体验性 , 本是实体书店行业在第三极书局、风入松书店、光合作用书房等传统书店相继闭店背景下 , 为引流而摸索出的转型升级路径 , 但上升的关注度、客流量能否留住顾客 , 就要看各家书店“内功”如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