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朗读者》: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散落在书中的灵魂( 三 )


而不读书的人 , 只能漂泊在人生风雨中 , 四处苟延残喘 。

3
我们终其一生 , 都在寻找散落在书中的灵魂 。 汉娜的入狱 , 像一柄利剑刺进米夏埃尔的心 , 令他瞬间痛醒 。
他翻出当年为汉娜朗读的书 , 重新拜读;每天都泡在图书馆 , 如饥似渴地看书 。
小说里荡气回肠的故事 , 令他见识了多样的人生;历史中的风起云涌 , 也教会了他接纳与理解;
哲学 , 让他领略了人类思想的伟岸;社会学 , 引导他站在更高的地方观察自己……
阅读时 , 米夏埃尔只感觉一股股力量 , 如细流般慢慢汇聚心间 , 滋润了他干枯的灵魂 。
他思想变得成熟 , 行为也随之果敢 。
他做了个大胆的决定——救赎汉娜 。
米夏埃尔找来录音机 , 录下一本本书的朗读 , 寄给正在服刑的汉娜 。
而巧的是 , 身陷囹圄的汉娜 , 也几乎同时开启了自我救赎 。
她从识字学起 , 短短几年后 , 便可以读书看报 , 记日记 , 写书信 。
当米夏埃尔寄出录音时 , 他万万没想到 , 能收到汉娜的亲笔回信 。
就这样 , 二人“再续前缘” 。
这次不再是浅薄的情欲纠缠 , 而是精神上的交流 , 灵魂上的共进 。
一转眼 , 16年过去了 , 汉娜因表现良好 , 被提前释放 。
汉娜出狱前 , 米夏埃尔前去探望 , 远远地望着汉娜衰老的背影 , 不禁暗自伤神 。
然而 , 当汉娜转过脸 , 他却惊讶地发现 , 这竟是一张无比安静的面孔 。
汉娜曾经躲闪的眼神不见了 , 取而代之的 , 是一束坚定又自信的目光 。
他一扫心中阴霾 , 与汉娜畅快地聊了天 , 并约定出狱那天亲自来接她 。
可就在汉娜出狱的前一天 , 意外降临——汉娜自杀了 。
米夏埃尔本以为她是用死来逃避现实 , 但当他整理完汉娜的遗物 , 才恍然大悟 , 这是汉娜对自己的成全 。
十几年的阅读 , 早已令汉娜脱胎换骨 , 她为自己的过去忏悔 , 用生命慰藉死去的同胞 。
遗书里 , 她拜托大家将自己的全部积蓄 , 捐给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 。
她还为米夏埃尔留下了几本书 , 希望他能在阅读中 , 活得更加幸福快乐 。
汉娜认真地梳理了自己 , 承认了曾经的羞愧与掩饰 , 看到了自己背负的罪恶 。
她坦言这是阅读赐予的顿悟 , 也庆幸自己在书籍中 , 找回了灵魂 。
小说最后 , 米夏埃尔和汉娜一样 , 在阅读中完成了灵魂的觉醒 。
他不再悲伤 , 不再脆弱 , 抱着汉娜留给他的书 , 坚毅地走向了远方 。
他们的故事 , 让我想起董卿的一段话:
读书的“用” , 不在眼前 , 不在当下 , 而是像甘霖滋润万物 , 所呈现出的那种生机勃勃 。
我们之所以能被书籍滋养 , 是因为阅读帮我们看见自己 , 洞悉世事 , 丰富内心 , 建立观念 。
读书 , 让我们见贤思齐 , 见不贤而自省;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思索自己的命运;教我们分辨善恶美丑 , 帮我们释怀遗憾 , 最终 , 助我们成为自己 。
你看的每个字 , 都将融进血液精神;你读的每句话 , 都将沉淀为智慧 。
这是一个润物无声的过程 , 更是一种不动声色的修行 。
终其一生 , 我们都在寻找散落在书中的灵魂 。

4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将人生分作三重境界:
第一重:昨夜西风凋碧树 。 独上高楼 , 望尽天涯路 。
生活里 , 我们总会不知所措 , 在彷徨迷茫中 , 不知人生之河流向何方 。
第二重:衣带渐宽终不悔 , 为伊消得人憔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