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手|《狙击手》:生命的“交换”与成长的“唤醒”( 三 )


狙击手|《狙击手》:生命的“交换”与成长的“唤醒”
文章图片

陈铭杨 饰 胖墩
用命相搏 , 以命“换”命 , 对于人物成长而言更是一种“唤醒” 。 《狙击手》的首个高潮戏 , 出现在胖墩为了抢救侦察员亮亮 , 反身扛起笨重的装甲残片为掩护 , 在战友们绳索的拖拽下 , 艰难地行进 。 当绳索被敌人打断后 , 他只能反手抓举装甲原地挺立 , 暴露的双手相继被敌人子弹击碎……他向着我方阵地 , 喊出了给自己尚未出生孩子取的名字后 , 壮烈牺牲 。 视死忽如归的勇毅 , 以及对下一代幸福生活的寄望 , 无疑是对“打得一拳开 , 免得百拳开”抗美援朝战争意义的生动诠释 。
正是势均力敌 , “换”字也呈现为彼此伤亡数字的交替增长 。 我方的“换”命 , 来自战友间的自告奋勇 , 敌方的“换”命 , 则带有彼此间的退缩畏战 , 如此在“为何而战”的战斗意志上高下立判 。 不同于之前几部同题材作品中 , 战场上联合国军尤其是美军形象的弱化 , 这方面的主要原因之前别的剧组也有所反映:疫情限制 , 无法通过好莱坞演员工会遴选到更贴合角色的演员 。
《狙击手》文本本身强调的“你来我往” , 要求电影中的美军形象要有所展示 。 已在中国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美国演员曹操显然谙熟中国片场 , 虽然在演技层面无法和《兵临城下》中纳粹狙击手的饰演者艾德·哈里斯相提并论 , 但做到了让一位身经百战又有些刚愎自用的美军精英活灵活现 。 若是同“臭棋篓子”下棋 , 赢了也不光彩 , 削弱了胜利本身的成色 。 此次张末导演调教的“敌方” , 没有刻意矮化 , 恰恰反衬出我军狙击手的英武善战 。
狙击手|《狙击手》:生命的“交换”与成长的“唤醒”
文章图片

《狙击手》
作为张艺谋导演在大银海报幕上公映的第23部电影 , 《狙击手》同二十年前同样由他开启“中国大片时代”的《英雄》恰成反差 , 从规模制作到他一向属意的色彩呈现上 , 都显出某种“淡极始知花更艳”的艺术追求 。 就像此次片场 , 张艺谋执意不做人工雪景 , 一定要雪景实拍一样 , 他对于真实战场呈现的较真儿 , 让这部《狙击手》虽显简素 , 却凸显出人性的光辉 。 电影中安排的三次“点名” , 无疑是在向近年来国家以隆重的军礼 , 迎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致意 。
【狙击手|《狙击手》:生命的“交换”与成长的“唤醒”】1951年7月15日 , 毛泽东主席在致黄炎培的信中清楚地阐明了战与和的辩证关系:“古人说:能战然后能和 。 我们也是如此 。 ”以此观照这部《狙击手》以及三天后就将正式开幕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 张艺谋交出的答卷 , 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