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飞天》、《小城雨巷》、《千手观音》,三支春晚舞蹈幕后故事( 二 )


春晚 , 只是它走红的一个契机 。
那年春晚过后 , 《小陈雨巷》夺得了“最受欢迎歌舞类”得一等奖 , 红透了大江南北 。
然而 , 非议也在悄然而来 。
2007年3月2日 , 南京前线文工团接到了央视“正月十五元宵晚会”的邀请 , 正在所有人都为之高兴时 , 网上却出现了有关《小城雨巷》的恶意炒作 。
有些人开始在网上带起了节奏 , 声称节目中演员的旗袍的叉开得太高、太露 。
言论一经发布 , 便得到了大部分人的响应 , 甚至一些专业舞评人也出来发声:把江南的小家碧玉改成了年夜腿(因演员长期练功形成的粗腿)舞 , 弄得风尘味十足 。
对于这些流言蜚语 , 南京文工团团长应志琪并没有过多回应 , 只回问了一句:衣服的叉不开高点怎么进行舞蹈动作呢?
就这样 , 所谓的专业舞评人闭了嘴 。
也许是因为太红 , 那段时间 , 网络上关于《小城雨巷》的消息不断 , 争议刚刚消散一些 , 网上就出现了一则名为“17岁领舞少女网络走红”的帖子 。
帖子中有一名叫“杜琴”的女孩自称自己是《小城雨巷》的领舞 , 她在帖子中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自己的演出经历 。
一时间 , 无数人跑到帖子底下为“杜琴”送去了祝福 , 事实上 , 《小城雨巷》的演员名单中并没有这个人 。

应志琪知道这件事后 , 立马对此进行了澄清 , 用她的话说:绝不容忍任何人拿着《小城雨巷》的幌子招摇撞骗 。
尽管及时进行了回应 , 但这件事还是在当时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 以致于到现在 , 关于《小城雨巷》的争议也从未断过 。
“炒冷饭”、“演员行为不得体”这些标签像狗皮膏药般跟着他们 , 关于这些 , 南京文工团从未进行过回应 , 只是在舞台上不断地打磨自身的舞蹈 。
正如那支《小城雨巷》一般 , 江南春雨润如玉 , 往来不湿行人衣 。
3、05年《千手观音》这是第一个敢跟春晚导演组叫板的节目 , 在收到节目组缩短时长的通知时 , 她们还是将原版的时长原封不动地搬到了舞台上 , 并不是因为她们太轴 , 而是她们根本做不到 。

在场的21名表演者均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 , 全部都是聋哑人 , 对于普通人两天就能学会的动作 , 他们可能要两个月 。
而这场《千手观音》 , 他们训练了整整七年 。
因为听不见 , 这些演员只能通过地板的震动 , 周围队友的呼吸来统一动作 , 比起动作 , 对于他们来说 , 更难的是踩对节拍 。
彩排的时候 , 四个手语老师站在舞台四个角 , 通过手语来传达音乐节奏 , 为了配合更加默契 , 那段时间 , 所有参与《千手观音》的演员同吃同住 。
用《千手观音》的编导张继钢的话说:就是要做到21个人拥有一个心脏 一种呼吸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千手观音》21名演员中还有九名是男生 。

为了贴合角色要求 , 这些男生开始了艰苦的训练 , 他们不仅要压腿 压腰, 甚至还要压自己的手指 。
编导张继钢给他们下了死命令 , 兰花指必须练得像女孩一样 , 不然就走人 。
为了克服与生俱来的生理反应 , 这些男生开始从生活上模仿女生的举手投足 , 女生怎么笑他们就怎么笑 , 女生怎么跳他们就怎么跳 , 终于在正式演出前 , 他们的举手投足都充满了女生的神韵 。

梅花香自苦寒来 , 《千手观音》在春晚的舞台上广受好评 , 在场的观众纷纷为之动容 , 记忆深刻 , 不仅仅在于舞蹈本身的精妙绝伦 , 更在于舞者所传达的积极乐观、自强不息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