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黄花梨|海南黄花梨高玩进阶—高等级材料特征辨别:虫咬洞( 四 )


部分珠子从做出来后就一直被密封着 , 未与空气和人手接触 , 没有过多氧化 , 这种也有概率能闻到 。
2、工艺精度低
你们手上有壶有盒子的打开看看 , 对比一下 , 表面和内部是不是打磨抛光的精度不同 , 是不是里层能闻到香味 , 而表面闻不到 。
这里没图 , 你们自己看看卖首饰盒和壶的 , 看看表面和内部是不是打磨抛光的精细程度有明显差别 , 一定是内部比表面粗糙的多 , 除了内部的确不太好打磨外 , 也是为了出味 。
打磨抛光的精度越高 , 工艺越精细 , 成品就越好看 , 但相应的 , 香味也就更淡 , 这个原理很好理解吧?
几大木种里 , 只有海黄和金丝楠的打磨抛光工艺是最精细的 , 这是木种特性决定的 。
沉香你精细打磨抛光它会糊化 , 会包浆失味;檀香如是;紫檀则偏重玻璃质感 , 没什么荧光感 , 这种你精细打磨抛光 , 它就直接包浆了 , 紫檀重盘轻戴 , 包浆了你还怎么盘?
这里面 , 只有海黄和金丝楠是有荧光表现的 , 其他几个木种都没有 。
这两个木种具备荧光感 , 也注重荧光感 , 木种特性决定它们必须进行精细的打磨抛光 。
你不精细点 , 它荧光感怎么体现出来?
体现不出它本该有的荧光感 , 那不叫完整的成品 , 那叫工艺水平不过关的次品!
打磨抛光工艺差劲的海黄和金丝楠 , 没一件是精品 。
精品 , 要配精工 。
这是最基本的通用审美和认知 。
加工的目的 , 是在不影响木种应用场景的前提下 , 最大限度的体现出木种的特征 。
完美的把材料的特性表现出来 , 才是一件合格的成品 。
至于打蜡上漆上胶很容易看 , 凭肉眼就能看 , 这属于基础认知 , 早期文章写过 , 此处不赘述 。
问完手串三问—擦油、打蜡、上漆
至于其他情况下成品能不能闻到香味 , 这玩意儿就是玄学了 。
成品的香味表现 , 在我们看来纯属玄学范畴 。
莫说海南黄花梨这种本就不以香味为主的木种 , 就算是沉香 , 它香味表现也很随缘:天热了下雨了空气潮湿了 , 它大概率会很香 , 也有可能突然没味儿;天冷了空气干燥 , 它大概率会香味很淡 , 也有可能突然爆发香味 。
理论上来说 , 温度越高 , 湿度越大 , 香味越容易表现出来 。
实际操作中 , 变量不止温湿度 , 还有成品本身的状态 , 这是细胞层面的事 , 那谁说得准…
所以 , 想判断香味是否正确最靠谱最稳定的办法 , 就是加热 。
这个加热的要求 , 最低是打磨机高转数打磨 , 最高是点燃 。
无论成品本身是什么状态 , 这两个方法都能让你直观感受到其本体香味 。
我们干这行的也就只能靠这两手 , 没有别的招!
你们以为我们收到没表现出纹理的材料时是怎么判断木种的?
收包浆老皮壳的黄花梨家具你光看能看出啥?
那不就是刀削断口闻味儿 , 火烧碎料闻味儿 , 除此之外还能怎样?
要闻味道 , 直接燃烧 , 在任何情况下 , 都是最直观最有用的做法 。
香味这事儿在成品上基本没什么操作价值 。
我就没想过有一天我居然得拆开来讲…
有一个简单的逻辑是这样: 如果可以光凭成品味道就断定成品是否为海南黄花梨 , 这事儿必然会成为一个通用的标准 。
要有用啊 , 我的同行们前辈们早就拿来说事儿了 。
这么多同行 , 不是只有我会说话会上网会用电脑打字的…
要这么简单 , 大家又何苦来到处查资料到处问人求鉴定?
能看到我这儿的看官 , 大概是不会只看我一个人写的东西的 , 这么多同行 , 有谁敢写、敢说闻成品味道就能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