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上这件青铜大面具,背后有咱河南文物修复师的努力( 二 )


本文图片

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任俊峰在对青铜大面具进行检测
文物修复师的日常:和文物心灵交流
据媒体报道 , 2020年10月以来 ,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陆续启动了三星堆遗址祭祀区3至8号坑考古发掘 。 2021年春天的三星堆考古发掘大直播 , 让越来越多人关注到三星堆 。 同时也渐渐了解到 , 在浩瀚的中华文物背后 , 还有一群夜以继日辛勤工作的文物修复师 。
化夏介绍 , 文物修复师的设备很庞杂 , 需要有手术室设备、牙科工具以及电焊类工具 , “另外还需要粘合剂 , 文物修复师还要掌握一定的物理、化学知识 。 ”化夏介绍 , “清理”是一名文物修复师的入门 , 一般要经过两年磨炼 , 手才能稳下来 。
文物修复师和文物相伴是工作日常 , 自从2010年进入河南博物院工作后 , 经过不同的岗位 , 化夏最终选择了做一名文物修复师 , “我喜欢和文物面对面的感觉 , 看着文物在自己手下一点点复原本来的面貌 , 那种满足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 ”在外人看来很枯燥 , 但钻研进去 , 文物修复师就能获得极大的工作快感 , “拿到一件文物 , 通常是先做检测分析 , 确定文物的病害程度制定合适的修复方案 , 文物修复绝对不能伤害到文物本身 。 ”
化夏告诉顶端新闻采访人员 , 自己修复的最大的一件文物是一座三层高的陶楼 , “现在在河南博物院第六展厅 , 用了两个月时间去修复 , 之后每次看到它我都心潮澎湃” 。
|春晚上这件青铜大面具,背后有咱河南文物修复师的努力
本文图片

化夏在文物修复工作中
文物修复定向研学是发展方向
据媒体报道 , 文物修复师是负责对出现破损的文物进行修复的职业 , 文物修复师对文物修复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 , 有着非常严格的规章制度 , 每次修复都要建立档案 , 详细记录文物的修复全过程及前后状况 。
修复一件文物 , 他们常常要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 , 由于文物修复场所处于博物馆中 , 与文物库房相伴 , 多数文物修复师养成了不主动邀请亲友前往工作单位的习惯 , 所以在一般人看来 , 文物修复从业人员颇为神秘 。
|春晚上这件青铜大面具,背后有咱河南文物修复师的努力
本文图片

和文物相伴 , 文物修复师的职业满足感油然而生
现在文物修复也逐渐向公众开放 , 化夏介绍 , 河南博物院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修复室有20人左右 , 修复室有一面大玻璃墙 , 未来会逐步向特定观众开放 , 届时可以透过玻璃观看文物修复的过程 , 这是一份最没办法摸鱼的工作 。
随着河南博物院盲盒的走红 , 很多文物爱好者都把“我在家里修文物”当成了一个习惯 , 但盲盒和实际文物修复有天壤之别 , 化夏透露 , 河南博物院也会在疫情之后开展文物修复的定向研学 , 根据不同年龄的游客 , 以及不同领域的文物类型制定不同的研学方案 , 逐步揭开“文物修复”的神秘面纱 , 向公众普及更多文博知识 。
【|春晚上这件青铜大面具,背后有咱河南文物修复师的努力】(文中文物修复相关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