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 , 在笔墨方面 , 他有哪些独到的见解呢?
首先 , 他强调用笔要有力 。 在与学生笔谈时 , 多次强调这个问题 , 他说:
执笔要用力 。 不用力还行吗?要虚中有力 , 宽处亦见力 。 颜鲁公笔力雄厚 , 力透纸背 , 无力如何成字?王大令下笔千钧 。 力要活用 , 不要死的;要活力 , 不要死力 。 死力不能成字 。
笔要勒出刚劲 , 不能软而无力 。
写字要运肘、运臂 , 力量集中 。
其次 , 强调用笔要圆 , 要留得住 , 他说:
枯、润、肥、瘦都要圆 。 用笔要有停留 , 宜重 , 宜留 , 要有刚劲 。
要回锋 , 回锋气要圆 。
屋漏痕不光是弯弯曲曲 , 而且要圆 。
他在强调圆的同时 , 更注重圆中见方 。 他说:
圆而无方 , 必滑 。
可以内圆外方 , 不方不圆 , 亦方亦圆;过圆也不好 , 柔媚无棱角 。 正是:笔从曲中还求直 , 意到圆时觉更方 。 此语我曾不自吝 , 搅翻池水便钟王 。
再次 , 强调用笔要涩 , 力量内涵 。 他说:
笔笔涩 , 笔笔留 , 何绍基善变 , 字出于颜 , 有北碑根基 , 正善于留 , 所以耐看 。
看不出用力 , 力涵其中 , 方能回味 。
关于用墨 , 他主张墨要有干、湿、浓、淡的变化 。 他说:
墨有焦墨、浓墨、渴墨、积墨、宿墨、破墨之分 , 加上清水、深浅干润 , 变化无穷 。
写字要有墨法 。 浓墨、淡墨、枯墨都要有 , 字“枯” , 不是墨浓墨少的问题 。
把墨放上去 , 极浓与极干的放在一起就好看 , 没得墨 , 里面起丝 , 枯笔感到润 。
林散之不仅重视笔墨 , 也极重笔与墨的关系 。 他一再强调:“有笔方有墨 , 见墨方见笔 。 ”看来 , 笔与墨是相互依存 , 缺一不可的 。
文章图片
3、造势布白
林散之在强调用笔、用墨的同时 , 也十分注重作品的空间布白 。 他说:邓石如强调“知白守黑 , ”实则紧处紧 , 空处空 , 在于得势 。 此理书画通用 。 肥瘦大小配合才有意思 。 ……字要布得紧 , 有奇形 , 收缩这一笔是为了让那一笔 。 ……大小一样 , 粗细一样 , 这样不行 。 要让得开 , 要松 。 ……不能不贯气 , 气不畅 , 太老实 。 要大小、疏密结合 。
总之 , 关于书法的布白造势 , 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又做了进一步阐发 , 他的“守墨方知白可贵 , 能繁始悟简之真”可谓是至理名言 。
文章图片
4、人品书品
林散之十分重视人品与书品的关系 , 他在向弟子们谈书法时 , 经常谈道这一问题 。 他说:
学字就是做人 , 字如其人 , 什么样的人 , 就写什么样的字 , 学会做人 , 字也容易写好 。
搞艺术是为了做学人 , 学做人 。
做人着重立品 , 无人品不可能有艺品 。
做学人还是为了做真人 。
艺术家必须是专同假、恶、丑作对的真人 , 离开真、善、美便是水月镜花 。
在他看来 , 搞艺术立品最为重要 。 他不仅这样教育弟子 , 自己每时每刻都在身体力行 。
以上我们从四个方面简单阐述了林散之关于书法的理论见解 。 除此之外 , 关于学书门径问题 , 关于如何读书去俗的问题以及有关工具、印章、对古代书家的评价等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 限于篇幅 , 就不再展开介绍了 。
总之 , 林散之在长达8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 , 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 。 他关于书法的一些见解 , 虽只言片语 , 却显得十分珍贵 , 足可令后人反复揣摩 , 以便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 所幸的是 , 他的这些言论 , 多被那些细心的弟子保存下来 , 并能毫无保留地公诸于世 , 让更多的人能够得以分享 , 实在可喜可贺 。
- 绘画!他是一个画家,书法却超过大部分书法家,看这些手札才知道
- 专家!朱之文点评书法作品,惹专家生气:文盲也配谈书法?太可笑了
- 伯远帖@一幅四十七个字的书法,行笔峭劲秀丽,被称为“天下第四行书”
- 书法#赵子昂的书法,有谦谦君子气息,号称“超过古人”评委,有何话说
- 中书协!苏士澍对王镛发起迄今最尖锐的批评,书法艺术论战升级
- 欧阳通!著名书法家赵家熹,楷书字帖《归去来辞》欣赏,学好楷书的好教程
- 书法作品$他书法被网友称为“清朝300年最美行书”,启功也学他,言过其实
- 笔意&叶选平的书法与众不同,古今结合,融古出新,自成一体,独步书坛
- 真草千字文$初学书法,若是能写好这1000个字,你的书法将不可限量
- 书法家$画家用了什么方法,将一幅书法作品卖到了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