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期待直面现实的“非虚构”| 2021新京报人文阅读思想图谱( 三 )


胡桑:我期待这样的作品:生动,丰富,有着强劲的个人气息但不臣服于个人的现实,关心且深刻刺入当下的生活,忠实于生命和社会的律动,敏感于语言的可能性,并没有某个强力作家的痕迹但又充满着过去时代写作的回声。
程一身:近年涌现出的“非虚构”作品是我看重的作品。在我看来,“非虚构”体现的是直面现实的品格与回应现实的勇气。相比而言,虚构如今俨然成了回避现实的代名词。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大量的现实滞留在文学作品之外,当代现实的繁复驳杂幽深混响只有一小部分进入了文学作品,其中还包括许多被过滤掉的部分,被转换得严重变形的部分。
刚才提到了米沃什的“三真”原则,其实最难做到的是真实。或者说“三真”是以真实为核心的,只有态度真诚才有可能写出真实之作,只有表达真切才有可能促成作品的真实。从真实的维度而言,国内原创作品具有巨大的书写空间。事实上,制约文学作品真实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有种种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正是它让不少写作者习惯于变成隐身人,在动笔写作之初就考虑着如何在表达自己时隐藏自己。所以,写作的过程变成了收缩自己,伪装自己,以免在他人面前暴露自己真面目的过程。换言之,是他人的不可信任,缺爱的世界,使许多写作者不愿完全袒露自己。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期待看到那些面对不确定的人群敢于袒露自己的原创作品。在金钱的统治下,如今有太多的人被金钱打败,或者为金钱打工。而人们的泪水、叹息,沉重的肉身只不过是金钱的点缀物。只是,这样的现实很少进入文学作品,要么是因为亲历者没有写作能力,要么是因为当事人有写作能力却不愿写出。
作者 | 胡桑、程一身
编辑 | 张进、走走
校对 | 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