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失去撒贝宁的《大侦探》,还能支棱起来吗?( 四 )



第二季开启了合宿生活 , 也逐渐将这些学霸大神们“团体化” , 拍摄地点从棚内升级到《朋友请听好》小屋 。 第三季更是住进了浪姐公寓 , 第四季拍摄地点移至乡间别墅 , 还拥有了品牌冠名……可见 , 《名侦探学院》已具备新ip雏形 , 影响力也逐渐增强 。 而其中各位大神们 , 也拥有了各自的粉丝群体 , 不单单只是当年的高校素人学霸了 。
如今《大侦探》第七季重回舆论战场 , 《名侦探学院》第五季也在热搜榜上与其遥相执意 , 摘去了“明侦衍生节目”的名头 , 两档节目的受众圈层产生了一定的分野 , 但内容、嘉宾方面的联动 ,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彼此受众范围的拓宽 。
除此之外 , 基于“明侦IP” , 还推出了电视综艺《我是大侦探》和两部互动剧 。 前者由于水土不服口碑不佳 , 后者虽然热度远不及综艺节目 , 但在互动剧还没有走入主流视野时 , 能取得不俗的口碑和声量 , 显然是IP加持之故 。
以网综为核心 , 从衍生节目到衍生剧 , 从反哺电视到跨屏传播 , 各自独立 , 又彼此影响 , 共享规则与世界观 , 才形成了如今的“明侦宇宙” 。
形象|失去撒贝宁的《大侦探》,还能支棱起来吗?
文章图片

《大侦探》截图
构建“IP宇宙”并不在于盲目拓展受众 , 涉足新领域 。 上星版《我是大侦探》的失利证明了 , 以“烧脑悬疑”为看点的推理类综艺具有相当高的接受门槛 , 很难做成老少咸宜的“合家欢”综艺 。 在受众细分的大趋势下 , 贪多贪全往往弄巧成拙 。
归根结底 , 推理类节目的“核”在于——悬疑烧脑的剧情和严谨缜密的剧本设置 。 只有保持优质内容创作能力 , 才能不断给节目输送生命力 。 找准受众、精益求精、持续深耕 , 好的内容不会被大众辜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