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唐朝一位低调诗人,一生仅有六首诗流传后世,每一首都是千古绝唱( 二 )
诗中讲述的事情,既是事实,也掺杂了作者对历史大事件的幻想。因为唐太宗在初登皇位之时,不得已与突厥颉利可汗订下了“渭水之盟”,但是几年以后,他便出兵灭了东突厥。
王之涣在这里写突厥“单于”来唐朝求亲,其实体现出了唐朝和周边异族势力地位的一个超级大反转。通过对“单于”求亲途中心理活动的描写,烘托出了唐朝的强盛。
同时,诗文可以作为解读“其一”诗中“春风”意象的参考。可见,“其一”诗中描写的战士,并没有怨恨“皇恩”到不了玉门关的意思。他不但铁血柔情,而且无比地忠诚爱国。
三、“五绝第一”——《登鹳雀楼》
《登歡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王之涣在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创作而成的。当时王之涣三十九岁,正在一个县衙里担任主簿,却无故受到了别人的诬陷,只能辞职返乡。
文章插图
年近不惑之年,仕途突然失意。对前途的迷茫和绝望,让他生起了归隐之心。从此,他在历史上“消失”了十五个年头,直到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刻,才被朝廷重新起用。
《登鹳雀楼》是唐诗五绝中,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自它问世之后,包括“诗圣”杜甫、宋代的王安石、苏轼在内的众多作者,争相模仿其句式和结构,以“登高”为母题来创作诗歌。
杜甫创作的《登高》、王安石创作的《登飞来峰》、苏轼创作的《题西林壁》,都模仿了王之涣这首《登鹳雀楼》,结果全部成为了千古流传的名篇。
同时,《登鹳雀楼》虽然总共只有二十个字,但是整首诗却写得纵横辽阔,画面感溢出到了视线之外,显得非常大气。
而且这首诗,还不同于普通的唐诗,只是一味重视抒情。诗的后两句,神奇地向下兼容了宋诗的“说理”风格。诗歌的主题积极正面,且十分励志,因此在宋代以后广受欢迎。
四、“送别词第一”——《宴词》
《宴词》——唐·王之涣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王之涣这六首诗当中,有三首诗都是“送别主题”的诗歌。这三首送别诗当中写得最好的,就是这一首《宴词》。
文章插图
它通过“长堤春水”的一个侧面切入,写出了万千细流,一起穿过江田,汇聚到大海的壮观场景。借着这万千细流,写出了离别人内心的千种愁思。
用“去棹”的欸乃声,代替了离别时人们发出悲鸣声。诗的最后一句,“桃溪浅处不胜舟”,写得异常隐晦、巧妙。它把人类的“愁思”写成了实体,写出了它的“重量感”。
后来,婉约词宗李清照,直接把这一句诗改头换面,将王之涣暗写的“愁”字直接点明,于是就成了《武陵春》里那句——“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五、《九日送别》
《九日送别》——唐·王之涣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这首是“重阳节”的主题诗,写出了主人与友人在重阳节聚会后,离别时的忧伤感慨。诗的前两句着重写“故人稀”,突出知音难得;后两句写朋友聚会,却马上又分离,更是悲上加悲。
杜甫写《赠卫八处士》,全诗结构与此诗如出一辙。开篇写朋友相见不易,中间写“访旧半为鬼”,可知相见更不易。好不容易重逢,只有短暂欢愉。
- 落晖$他是唐朝第一个诗人,因一首《野望》名流千古,你读过吗?
- 代悲白头翁!只因一诗写得太好,唐朝诗人惨遭舅舅杀害,其中一句更是千古名句
- 西游记$西游记:李靖本是唐朝人物,为何会在封神演义中出现呢?
- 唐朝@王维在春雨中写下一首诗,无一字不妙,后人评价称压倒李杜
- 才子&他堪称唐朝“名句制造机”,可惜诗红人不红,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 唐朝|员工在国企银行工作38年,退休后能拿多少退休金?收入曝光引热议
- 文献&这幅来自唐朝的小楷作品,字迹养眼,让人叹为观止!
- 桃花依旧笑春风!唐朝不知名诗人的一首爱情短诗,仅仅28字,就流传千古、脍炙人口
- 山西|山西小伙打春草发现唐朝古盒,盒内放有黄金60斤,距今已有千年
- 古墓|安徽发现汉代古墓,被盗多次出土镇馆之宝,专家:还有唐朝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