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人世间》原著里既能浪漫又能务实的周蓉,剧里怎么就变奇葩了?( 五 )

“那正是我想实现的理想 。 ”
“醒醒吧 , 亲爱的!最后一问直中靶心了吧?你的问题正在这里 , 别以为我看书比你少 , 思想比你浅 , 那是十二年以前的我!时隔十二年后 , 你应对为夫刮目相看 。 有你那种想法的 , 看书有个大缺点 , 就是只知一头往里钻 , 不知停住了想一想 , ‘学而不思则罔’ 。 我看书没你们那么重的功利心 , 不是为了成为什么人物而看 , 所以我钻得进去 , 也容易出得来 。 出来得容易 , 就有新思想 。 中国的文史哲研究领域 , 二三十年代确实出了不少优秀人物 , 却也就是优秀而已 。 当时 , 人家从不自诩为什么大师 , 相互间也不好意思那么奉承 , 避俗 。 现在 , 为什么大师的称谓这么流行呢?因为现在这个时代太俗了啊!还因为 , 当年他们做学问 , 资料十分稀缺 , 拥有资料便能造就学问!今后不是那样的时代了 , 不再战乱不息 , 图书馆多了 , 研究资料空前丰富 , 文史哲研究领域的空白也少多了啊!你往故纸堆里钻吧!一边钻一边左瞧瞧右看看 , 哪儿都留下了别人梳理过的耙痕 , 你还不肯断了当大师的想头吗?即使你发现了一处空白 , 自己细细地耙了一遍 , 耙出了点儿眉目 , 得出了一种较新的观点 , 那又如何?就真的了不起了?真的当得起大师二字了?那跟自我陶醉互相陶醉有什么两样?我们把从前某些人物尊称为大师 , 是敬意使然 。 时局动荡不安 , 生存环境险恶 , 资料难寻 , 国故流散 , 还要担起整理和重评的使命 , 当然可敬 。 可今昔全然不同 , 都有人向我推销电脑啦!电脑一旦普及 , 一般资料点击即出 , 所谓学问可不就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了?再加上这么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也在故纸堆里成群结队钻来钻去 , 东一耙子西一耙子地耙啊耙 , 所谓学问已快成了自说自话 。 我的妻 , 你却还抱着大师梦不放 , 想要一味做下去 , 真真痴也俗也!”
晓光一番话 , 说得周蓉屏息敛气 , 脸上毫无表情 , 冻僵了一般 。
晓光却不肯罢休 , 继续往深处扎她:“亲爱的 , 你以为你是谁?往更透了说 , 咱们这种人 , 也就是比秉昆和他的朋友们幸运点儿罢了!你的幸运在于上了大学 , 我的幸运在于到底还是沾了我父亲那光荣历史的一点儿光 。 包括秉义 , 他也不过就是底层人家的一个幸运儿而已 。 如果他不是沾了他岳父母的光 , 往最好了说 , 现在可能也就是一名老处长 , 或大学里的教授 , 想当上教授那他还得读研、读博 , 否则也是空想 。 对了 , 我、你、秉义 , 我们其实很像唐向阳 , 只不过比一般劳苦大众幸运点儿 。 如此而已 , 就有本钱想成为这样的人想成为那样的人了?不对吧?所以 , 还得收心 , 明白我们只不过是芸芸众生中较为幸运的人而已 。 那么 , 对于我们而言 , 除了真爱值得至上 , 还有什么别的值得至上吗?真爱多值得珍惜呀!我的切身感受是 , 由于人生中有真爱 , 我活得越来越知足 , 也越来越愿意做好人 , 越来越善良了 。 说一千道一万 , 咱俩得好好爱下去 , 这才是咱俩人生的根本 , 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同意不?”
退休之后的周蓉 , 会认认真真地理财、为了买国债大清早去银行排队 , 也会兔死狐悲地为自己的晚年生活担忧 , 平日里跟蔡晓光一起讨论讨论大事小事 , 也很乐意接受蔡晓光的指点 , 总的来说 , 是一个越来越接地气、享受现实生活的小老太太 , 夫妻俩一把年纪了还如胶似漆 。
可以说 , 她这一生 , 已经算圆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