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雅昌专稿|雄踞东方 感受来自齐鲁大地的大汉之风( 三 )


汉代|雅昌专稿|雄踞东方 感受来自齐鲁大地的大汉之风
本文图片

展出的一系列铜鼎、铜壶、铜盆、铜勺
汉代|雅昌专稿|雄踞东方 感受来自齐鲁大地的大汉之风
本文图片

展出的一整套编磬
汉代宴请离不开音乐 , 如今已经失传的编磬和瑟在当时作为雅乐受到贵族们的追捧 。 和琴差不多同时代出现的瑟 , 与琴流传至今不同 , 瑟的演奏从唐代开始失传 , 但是关于它的传说一直都在 。 前有“黄帝使素女鼓瑟” , 后有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 , 更是为瑟的存在增添了几分神秘 。
汉代|雅昌专稿|雄踞东方 感受来自齐鲁大地的大汉之风
本文图片

这套鎏金嵌宝石铜瑟枘来自临沂市博物馆 。 瑟枘用来调节音准和音高 。 作为配件的它们都镶嵌红宝石和绿松石美丽如斯 , 可以想像这件完整的瑟该是多么华美 。
汉代|雅昌专稿|雄踞东方 感受来自齐鲁大地的大汉之风
本文图片

出则宝马雕车、仪仗威严
华丽的马车作为王侯贵族们出行的重要工具 。 山东汉代诸侯王墓发现了大量彩饰金银、工艺繁复、装饰华丽的车马器 。 虽然木质车身已不复存在 , 但马车上这些精美的或鎏金或纯金的装饰、配件 , 足以显示出车辆的考究和其主人地位的尊贵 。
汉代|雅昌专稿|雄踞东方 感受来自齐鲁大地的大汉之风
本文图片

汉代|雅昌专稿|雄踞东方 感受来自齐鲁大地的大汉之风
本文图片

文道丝途
在预告中作为重点推荐的《熹平石经》残碑 , 放在展览的第三个板块“文道丝途”中 。 作为汉隶成熟期的顶峰之作 , 熹平石经在中国学术史和书法史上都堪称鸿篇巨制 , 在这些饱经沧桑的残石上依然可见端庄大气的字体、中正平和的态势 。
汉代|雅昌专稿|雄踞东方 感受来自齐鲁大地的大汉之风
本文图片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后 , 儒家经典成为官方法定教科书 。 因秦始皇“焚书坑儒”造成儒家著作散乱 , 而手抄书导致了很多错漏 。 于是 , 汉灵帝熹平年间 , 议郎蔡邕等人奏请校订儒家经典文字 , 以当时官方正体字刻一套石碑范本 , 历时八年完成 , 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标准教科书——《熹平石经》 。
熹平石经以当时通行的隶书一体写成 , 又称“一字石经”、“一体石经” 。 石经原本刻入了《周易》《尚书》《诗经》《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七种经书 , 共46石 , 20余万字 , 刻成后立于河南洛阳太学 。 据文献记载 , “及碑始立 , 其观视及摹写者 , 车乘日千余辆 , 填塞街陌 。 ”
汉代|雅昌专稿|雄踞东方 感受来自齐鲁大地的大汉之风
本文图片

可惜的是 , 石经在后来屡屡废毁 , 至唐代魏征收聚石经 , 已十不存一 。 自唐宋以来 , 不断有残石出土 。 民国后亦多有残石陆续出土 。 据统计 , 现在已经收集到8000多个熹平石经文字 , 残石分别收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洛阳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和台湾故宫等地 。
汉代|雅昌专稿|雄踞东方 感受来自齐鲁大地的大汉之风
本文图片

左为《孙子兵法》竹简(复制品) , 右为《孙膑兵法》竹简(复制品)
此次展览还展出了《孙子兵法》竹简(复制品)和《孙膑兵法》竹简(复制品) 。 1972年4月 , 在银雀山汉墓同时出土的《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 , 为关于孙子其人其书的千古论争给出了准确答案——即两者为不同时期的两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