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拍枋!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宋代壁画的艺术特色( 二 )



普拍枋!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宋代壁画的艺术特色
文章插图
普拍枋!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宋代壁画的艺术特色
文章插图
普拍枋!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宋代壁画的艺术特色
文章插图


对于柱梁作类型的建筑,作者描绘得也很清楚。资料显示此种式样为廊屋、一般住宅、店铺等小型建筑的木构架,主要特点是不使用斗拱,柱上承梁、檩,造型多用悬山顶,或加雨搭。[2](p97)大雄宝殿经变故事壁画,善友太子本生“观屠”一节,肉铺就是柱梁作木构架(图4)。这种建筑的图像资料,在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也可见到。可见作者对生活细心的观察和多年写生的积累。

普拍枋!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宋代壁画的艺术特色
文章插图


(二)人物发式、衣着

大雄宝殿经变故事壁画人物众多,身份不同,要准确表现出其各自的身份,人物的发式、衣着是主要手段。宋代男子多戴幞头,幞头有软硬之分,种类多样。普通百姓多裹一种叫皂巾的软巾,有一定职位的人员戴硬裹漆纱幞头,又据职位高低,幞头分不同种类。仪卫、皂吏戴无脚幞头,官员戴有脚幞头,有脚幞头又因两硬脚的方位不同,名称又有区别,有平展两脚的直脚幞头,有两脚朝上的朝天幞头,还有两脚朝下弯曲的硬幞头。此外壁画中还描绘了文人雅士喜戴的一种高装乌纱头巾——东坡巾,这种高装头巾,通常用乌纱制成,项高檐短,形如直桶,宋元时期,此种巾式深受士大夫阶层喜爱,颇为流行。

宋代女子沿袭前代,喜梳高髻,还爱在高髻上裹巾,尤多裹红巾,并在裹巾下端簪簪饰或花钿。有时为了方便,将高髻做成假发,需要时直接戴在头上,或做成一种叫“特髻”[3](p182)的裹巾假发。

服装方面,宋代多广袖袍,男子官贵有穿圆领广袖袍,其圆领虽承唐制,但唐代男服圆领内不穿有领衬衣,而宋代男子圆领广袖袍内必穿有领衬衣。宋代女子多穿襦裙,襦比袍短,约至腰际,与裙相配多穿于裙内,偶有襦在外而裙在内的穿法,如太原晋祠圣母殿内有两尊侍女像就是襦在外而裙在内。宋代还有一种窄袖开胯衫,即衣服两胯开叉,便于活动。本为军校、皂隶、百姓多着此服,利于乘骑、公务和劳作,后士大夫亦将其多做便装。

以上这些特点,都被作者描绘到壁画当中,如善友太子本生“观屠”(图4)一节,售卖主与食客以及华色比丘尼“赴刑场”一节中的刽子手们,均头裹皂巾,身穿窄袖开胯衫,腰系布带。整幅壁画中的达

官显贵们身份不同则衣冠不同,身份地位高的,如经变故事中的王者,其均头戴通天冠,身穿广袖袍,袍内穿带领衬衣,腰系革带,配绶带。官员们则有的头戴直脚幞头,身穿圆领广袖袍,内着有领衬衣,腰系革带,足穿乌靴。有的头戴朝天幞头或将两脚朝下弯曲的硬幞,身穿朱色广袖开胯长衫,内着白色有领衬衣,腰系革带。这些官服,又据官职大小,服分紫、朱、绿。女子形象,除百姓女子,官贵家庭中的女主人及侍女们,都头梳高髻,裹巾,身穿交领右衽广袖袍或上襦下裙。

大雄宝殿壁画中的种种人物形象,在同时期的墓葬壁画和寺观彩塑中均能找到对应。如河南禹州市的白沙宋墓壁画,山西繁峙南关宋代墓葬壁画,[4]山西晋祠圣母殿的42尊女侍女官像等等。

(三)叉手礼

此种礼仪在五代、宋艺术作品中经常出现,但很少被正确描述,沈从文和宿白先生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和《白沙宋墓》中已明确指出。在宋代,侍仆、子侄晚辈,闲散无事时,必叉手示敬,[5](p8)这种礼节是左手握住右手大拇指,左手小指指向右手手腕,右手其余四指伸直,放于胸前,但不能紧挨胸,要隔开一定距离。[6](p77)开化寺大雄宝殿壁画主要描绘佛教内容,故双手合什的姿势较多,经变故事中的人物由于故事情节的需要,其手部大都有动作,只有阿难送孝经变描绘布匹店铺前、须阇提太子本生描绘守宫殿神示警场面、忍辱太子本生描绘六大臣向忍辱太子献救父药方的情景、善友太子本生描绘波罗奈国王得子并为之命名的情形等故事中个别侍仆、晚辈持有该礼。这种礼节的图像,在传世纸绢绘画中,较早发现的有五代周文矩《重屏会棋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图5),之后还有宋赵估的《听琴图》,刘松年的《中兴四将图》,晋祠圣母殿彩塑,白沙宋墓壁画,繁诗南关墓葬壁画,侯马金代董氏基壁画,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