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揭开中国夺得冬奥首金背后历史细节,专访《我心飞扬》导演( 二 )


王放放在影片拍摄现场 。
谈师徒关系
中国独有的体育文化
南都:当时为什么想要创作一部以冬奥会为主题的电影呢?能不能分享一下您创作这部电影的初衷?
王放放:我们以前拍过两部中国奥林匹克这类的电影 。 一个叫《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 一个叫《许海峰的枪》 。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讲述的是刘长春 , 他是中国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人 。 他一个人单枪匹马去参加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 。
《许海峰的枪》是我指导的第一部电影 , 是讲1984年许海峰老师在洛杉矶奥运会拿下第一个夏季奥运会金牌 。 现在拍摄的以杨扬为原型的《我心飞扬》 , 正好是我们的奥运三部曲 , 是顺其自然想到的 。 所以当咱们获得冬奥主办权之后 , 我们就很自然就想到了这个事儿 。 我们就跟当时北京冬奥会联系 , 最后就跟冬奥组委会一起 , 确定了这个题材 。 我们一定要把冬奥首金的故事搬上荧幕 。
南都:您曾经参与拍摄过《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许海峰的枪》以及《我心飞扬》这奥运三部曲 , 您觉得《我心飞扬》这部电影与其他两部的相同地方是什么?不同地方是什么?
王放放:它基本都表现了中国几代体育人对体育、奥林匹克文化以及爱国主义的不懈追求 , 另外这也是一种开拓精神 。 刘长春、许海峰老师都带有一种拼搏、奋斗、开拓的精神 , 包括这次以杨扬为原型的电影 。 电影里的主人公杨帆也是经过八年的奋斗 , 最后才拿下金牌 。
不同的地方有这么几点 , 首先不同时代下的故事不一样 。 前两部的主人公他们都是自己自发的训练 , 都比较偏向于个人 。 但《我心飞扬》的故事不太一样 。 首先整个夺冠故事艰辛的过程不一样 , 杨扬老师从1995年进国家队到2002年夺冠 , 经过了八年的时间得到金牌 。 另外《我心飞扬》这一故事 , 主要围绕着师徒关系展开 , 更多表达了中国体育独特的教练和运动员的关系 , 也表现了几代体育人文化的传承 。
南都:为什么说这一师徒关系是独特的?
王放放:我拍了这么多的奥运电影 , 也采访过大量的奥运冠军 。 我的感受是中国体育和西方体育不太一样 。 因为中国体育有国家队 , 中国教练、运动员关系非常紧密 。 不像西方 , 可以雇一个教练 。 我们是教练选择运动员 , 所以他们之间不仅是教练和运动员的职务关系 , 很多时候都有特别深的情感 。
电影中也拍摄了这一幕 , 杨扬老师十几岁时父亲去世 。 所以到了国家队 , 她真的把辛庆山教练当成父亲一样 。 教练不只是教练 , 更多是这些年轻人的人生导师 。 所以电影放映完后 , 包括杨扬老师在内的很多体育人士 , 看完之后都非常感动 , 非常能身临其境 , 因为这是中国独有的体育文化 。
电影|揭开中国夺得冬奥首金背后历史细节,专访《我心飞扬》导演
文章图片

《我心飞扬》电影海报 。
谈杨扬
优雅和热血交织的奥运冠军
南都:这部电影的灵感来源于什么?为什么会选取中国冬奥首金这段历史呢?
王放放:首先这个故事是根据杨扬老师的真实事件改编 。 杨扬老师真实中最擅长的是长距离 , 但是没想到她在最不擅长的短距离中获得了金牌 。 我们决定故事以她1995年进国家队到2002年夺冠这八年的经历 。 我从17年开始从事这个项目到21年拍摄 , 用了四年时间打磨这个剧本 。 大量的灵感都来自于采访杨扬老师本人 , 以及她周边的人 。
这部电影是为冬奥献礼 。 在整个冬奥历史中 , 杨扬老师获得首金体现了中国冬奥的突破力度 , 是中国整个冬奥文化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 之后中国体育得到巨大开创 , 包括王濛、周洋、武大靖都得到金牌 , 短道速滑成为中国体育项目的龙头 , 获得了大量的金牌 。 讲述杨扬老师的故事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冬奥历史的发展 。 我们的电影中也综合了很多体育人的故事 , 当然大量的情节基本都是来自杨扬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