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余秋雨为去西北找阳关,46岁用23封信辞掉职务,贾平凹:难得人才( 二 )


一路风霜坎坷,直到遇上一位老人,似乎知道一点有关阳关的位置。老人劝说他路远险阻,风雪呼啸,为了一块石碑实在不值得。但是余秋雨没有因此回头,向老人道过谢之后,便继续迎着风雪前进。终于,苦苦寻找、坚持不懈的余秋雨找到了屹立于荒漠中的石碑,上面赫然刻着四个大字——阳关故址。





图书馆!余秋雨为去西北找阳关,46岁用23封信辞掉职务,贾平凹:难得人才
文章插图

到阳关时,他虽做好准备,却依然被这天地间的孤寂所震撼。曾经这里有着来往不绝的人马,也可能有过那么一时的繁华盛景,见过战旗猎猎作响,骏马萧萧作鸣......但现在都被尘封在黄沙之下,寂静无声,仿佛告知世人,前世种种已成过往、再也寻不着。
他在自己的《文化苦旅》提到自己当时的感受,内心无比感慨,只觉得只言片语真的很难描述当时的场景。
余秋雨这次险峻的出游,也是写作之路突破自我的旅程。他将自己在路上的随笔感悟寄给了编辑朋友,开始连载自己的\\\\\\\"文化苦旅\\\\\\\"。
后来,他将《文化苦旅》出版,当时震惊散文界和文化界,人们将这本书称为\\\\\\\"大散文\\\\\\\"。余老先生也曾说过,他指的\\\\\\\"苦旅\\\\\\\",有多重苦味,浅显的、深刻的,尽在此书中了。
贾平凹后来评价他:是难得的人才。





图书馆!余秋雨为去西北找阳关,46岁用23封信辞掉职务,贾平凹:难得人才
文章插图

余秋雨无疑拓展了当今文学的天空,贡献巨大。这样的人才百年难得,历史将会珍重。在他的笔下,赋予文字灵魂,赋予风景思想,才让这一章章的散文有了如同历史般的厚度。每一粒黄沙、每一片绿叶、每一滴水都仿佛记载了跨越时空的提问:你从哪里来,做什么,要到哪里去?
时代变得太快,我们的视线似乎一直停留在不过巴掌大的小黑盒子里,幻想也停留在妖魔鬼神的打斗中,于是就这样心甘情愿被束缚。很少再有人说,要去寻找心灵,只身前往那里,也逐渐少了很多愿意为文学奉献的人。甘心停留在原地,是那时文学作家不敢想象的,倘若不从井里跳出来,又哪能知道,文学的天空是一望无垠的。





图书馆!余秋雨为去西北找阳关,46岁用23封信辞掉职务,贾平凹:难得人才
文章插图

文学,从来都不是完美的。我们只有在不断前进、不断学习、不断吸收、弃掉糟粕中成长。比在一扇木窗内空想更重要的是,脚踩大地,一步一步踏实地走出自己的文化之旅。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