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欣|书评选摘

《回乡记》
□江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江子的散文新著《回乡记》 , 虽然描绘了富有“阵痛”意味的乡村生活图景 , 但大都化作了细节点缀或背景烘托 , 而不再支撑作品的主题和主干 , 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亚乡土叙事” , 即着力描绘一向靠土地谋生的农民兄弟 , 在走出故乡 , 进入城镇之后所经历的摸爬滚打、辛酸苦辣以及悲欣交集 。
中国传统文化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在家里”的文化 , 安土重迁是华夏民众迄今尚存的心理定势 , 不竭的乡愁则是吸引他们回望乃至重返故乡强劲而持久的力量 。 《杨家岭的树》里 , 满崽在广东打工 , 娶了四川的妻子 , 他的哥哥牛崽生理上有缺陷 , 是家乡的温情给了他生活的从容和精神的安慰 。 而即使是故乡大地上的逆行者 , 如《临渊记》里的李瑞水 , 以及古时的邓汉黻、刘时显 , 因为不同的原因离开了家乡 , 但他们仍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保留着故乡的信息 , 不屈不挠地传递着对故乡的思念 。 真可谓剪不断 , 理还乱 ,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 (摘自文学报)
《文脉:我们的心灵史》
□王充闾/北京大学出版社
与充闾先生既往的诸多历史文化散文相较 , 《文脉》更加注重了强化主体意识和现实针对性 。 对此 , 充闾先生在第一篇《中华传统文脉》中写道:“我在写作过程中……在同古人展开对话 , 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过程中 , 着眼于以优秀的民族传统这把精神之火烛照今人的心灵;在对古人进行心灵拷问的同时 , 也进行着对今人的心灵拷问 , 包括作家自己的心灵……”
这些创作意图 , 在《文脉》中得到极好的展现 , 如在《拷问灵魂》一文中 , 在介绍了清康熙年间的翰林院编修陈梦雷被他的“知心朋友”李光地出卖遭受奇灾惨祸后 , 将剑锋直指宠信李光地的康熙大帝:“说到底 , 那些所谓‘圣帝贤王’是绝对靠不住的 。 ”作者写道:“所以 , 我对于一些历史小说和电视剧狂热地吹捧康、雍、乾祖孙三辈 , 一向不以为然 。 最不可理解的是《康熙王朝》的主题歌中 , 竟然深情脉脉地替这位老皇上畅抒宸衷:‘我还想再活五百年!’这还得了?”
(摘自中华读书报)
《百川东到海》
□郑欣/贵州人民出版社
《百川东到海》跨越时间较长 , 涵盖复杂的社会内容 , 游荡于宏观和微观化的历史叙事之间 , 聚焦中国当代文学的红色基因 , 让“沉睡”着的党史“活”起来 , 以利于我们从文学审美的角度发现党史线索、重回党史现场、感受党史精神 , 进而重铸人类美好的心灵 。
读《百川东到海》 , 给我深刻的感受是作家并非刻意突出党史的客观性 , 而是在风起云涌的时代洪流中 , 在行走的大地上 , 形塑了一群有着共同理想与信念的青年人勇于奋斗、敢于牺牲的光辉形象 , 并用文学的形式承担革命历史表达的任务 。 小说的历史叙事 , 既注重了历史真实性的追求 , 又更直接地体现出艺术化的真实 。 显然 , 郑欣具备这种历史叙事的艺术潜质 。 郑欣对历史的把握 , 对故事的编织 , 对人物的刻画 , 以及对生活的切身体验 , 有理由让我们相信她会在未来创作出更为丰富的作品 。
【郑欣|书评选摘】(摘自长江文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