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一闪一闪亮星星》:暗恋故事里的“性别分工”( 三 )

角色|《一闪一闪亮星星》:暗恋故事里的“性别分工”
文章图片

换句话说 , 从“发展自我”的角度看 , 这些男性角色似乎从一开始就被默认是一个“现代的人” 。
在《一切坚固的东西都消云散了》中 , 马歇尔·伯曼从现代精神的角度再次阐释了一次浮士德的爱情故事 。 “浮士德在得到魔鬼的帮助与合作的过程中 , 在实质上变得更好了” , 浮士德被魔鬼鼓励去“相信自己” , 成为了一个有着自我发展理想的“现代人” 。 因此 , 当这样的浮士德和来自封闭宗教小镇的葛丽卿相遇、相爱时 , 他必须去唤醒葛丽卿——这个来自“小世界”的姑娘因为爱情在“内心发生了一场革命” , 她终于从既往的混沌状态中抓住了改变的可能性 , 也就是发展自我的可能性 。 马歇尔·伯曼写 , “爱情使她长大了” 。
闯入“小世界”的现代人男性 , 被爱情唤醒成长的女人 , 这样的性别叙事完全可以用来总结一些我们熟悉的校园偶像剧剧情 。 这种爱情故事里的“性别分工”似乎正在暗示着——在一些被反复讲述的故事模型里 , 女性角色的成长、梦想依然在被动地和爱情叙事缠绕在一起 。
于是 , 不满和质疑也就相应产生了 。 这可能也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关于《一闪一闪亮星星》的一些评价——这部播出于2022年的青春爱情剧 , 似乎仍然在部分地延续着这种“老套”的性别叙事模式 。
角色|《一闪一闪亮星星》:暗恋故事里的“性别分工”
文章图片

在穿越时空、发现爱情的核心故事开始之前 , 导演用充分的镜头展示了女主角的三十岁有多不尽如人意——在动物园扮演玩偶的工作因为屡屡迟到而几乎失去 , 相恋(更准确地说是单恋)多年的未婚夫在婚期临近前提出分手……即使是三十岁 , 当各种事件发生时 , 女主角的心智、能力、行为模式和十八岁的高中生几乎没有差别 。 直到在穿越时空发现真爱、和男主角共同经历了一系列的波折之后 , 这种缺乏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的浑噩状态才开始被真正打破 , 她开始试图去拥有自己的人生梦想、肯定自我的价值、找到了一种发展自我的可能性 。 在后期的剧情中 , 她似乎终于表现得一个“三十岁的大人”了 。
这些“女主角”的成长转变当然是剧情设计和角色塑造的一部分 , 心领神会的观众也因此写下了“林北星穿越的意义从来都不是拯救张万森 , 而是拯救她自己”的剧评 。
角色|《一闪一闪亮星星》:暗恋故事里的“性别分工”
文章图片

来自豆瓣用户的评论
但问题是 , 为什么林北星一定需要爱情才开始探寻自我呢?为什么一定要把女性角色成长、自我价值实现等问题的答案长久地裹挟在爱情叙事里?这不是一个必须要被《一闪一闪亮星星》来回答的问题 , 但这一定是一个需要被思考的问题 。
某种程度上 , 我们完全可以理解角色的成长、转变桥段可以为剧情增加的丰富性 , 也完全可以想象爱给人带来改变的可能性 , 但当某种故事被重复讲述 , 甚至成为固定的模式时 , 就有必要对它可能产生的暗示保持思考 。
关于“主角是如何被塑造出来的”这件事 , 我们仍在期待更多新的叙事可能 , 这对于制造甜蜜的青春偶像剧并不是一种苛责 , 毕竟在“偶像剧”之前 , “青春”已经包含了对自我发展和成长故事的期待 。
角色|《一闪一闪亮星星》:暗恋故事里的“性别分工”
文章图片

角色|《一闪一闪亮星星》:暗恋故事里的“性别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