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对话文牧野:《奇迹·笨小孩》不止是创业故事( 二 )


这些所谓的‘废人’虽然被社会边缘化了 , 但他们在和主角创业时 , 不仅通过努力 , 让手机变废为宝 , 人物也在过程中‘变废为宝’ 。 ”文牧野介绍 。
第二重 , 是 补齐景浩和妹妹景彤(陈哈琳饰)的家庭 。
整体破碎 , 但为了“留下”身边唯一的至亲 , 从而走上“逆袭”道路 , 是贯穿文牧野两部长片的特质 。
这份作者性表达 , 来自导演对“家人”这个概念的理解 。
在他看来 , 人生在行进过程中 , 同行者必不可少 。 亲情概念上 , 家人可能陪你走很远 , 但有时也不尽然 , 反而是社会关系中碰到的异姓家人 , 可能会同行更久 。
因此 ,《奇迹》除了是创业故事 , 也是一对孤儿找到异姓家人的故事 。
为了把这份特殊的亲情做好 , 写人物时 , 文牧野特意给“电子厂七人组”安排了不同的家庭定位 。 比如老钟头儿是家里的爷爷 , 张龙豪是舅舅 , 汪春梅是小姨 , 网吧大神是两个不靠谱的堂哥等等……
时间|对话文牧野:《奇迹·笨小孩》不止是创业故事
文章图片

《奇迹》剧照 / 图自受访者
在不同身份的加持下 , 《奇迹》的主角和群像 , 既是活在社会的小人物 , 也是底色温暖的普通人 。
由他们谱写的逆袭故事 , 观众的感受自然更强烈 。
聊完“电子厂七人组”的正面作用 , 文牧野又提到了他们的“反面”使命 。
剧情前期 , 因为各自的问题和缺陷 , 几人给景浩的创业增加了阻力 , 起到类似“反派”的作用 。
但纵观全片 , 《奇迹》因为献礼电影的属性 , 不能有一以贯之的反面人物 , 为此 , 文牧野想了个新概念—— 生活是最大的“反派” 。
片中 , 从家庭破碎的前史 , 到患病的妹妹 , 到大环境的崩坏 , 到甲方的压力 , 到偷手机的违法分子 , 再到恶劣的天气……
导演将生活的种种不利 , 掰开揉碎了之后 , 逐一砸在景浩身上 , 组成了非常规意义的“反派” 。
时间|对话文牧野:《奇迹·笨小孩》不止是创业故事
文章图片

《奇迹》剧照 / 图自受访者
类型片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 , 主角和“反派”的对抗 , 一直是推进主线的支柱 。 类型上接近盗匪电影的《药神》 , 周一围饰演的警察曹斌 , 便站在“罪犯”程勇的对立面 , 起到了类似的作用 。
但文牧野在《奇迹》中 , 用一种自然、细水长流的设计 , 将传统的“对立人物”碎片化 , 效果还不错 。 所谓类型片创新 , 也暗藏其中 。
然而 , 没有贯穿始终的对立人物 , 不仅需要填充大量细节 , 才能撑起故事 。 对叙事的影响也不小 。
这就涉及到文牧野的第二个创新—— 在A故事被迫持续下滑时 , 增强B故事的比重 , 互相支撑剧情向前 。
所谓A、B故事 , 是三幕式电影的剧本创作方法 。 A故事是主线故事;B故事是主角的情感故事 , 作用通常是为主角的思想转变做铺垫 。
按常理 , B故事是A故事的辅助 , 类型片的叙事结构是前半段A故事“上升” , 后半段A故事“下滑” , 并走向结局 。
但文牧野面对的问题是 , 没有持续性“反派” , 电影后半段A故事的下滑 , 不是主角和“反派”的对决 , 而是以间歇性或者点状存在 , 矛盾冲突力度不够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 文牧野放大了B故事兄妹亲情的比重:片中刘恒志的婚礼 , 是电影的中段 。 从那之后 , 兄妹的情感戏增加了 , B故事开始支撑观众对A故事下滑的注意力 。 所以其实是在电影框架上想出的策略 , 否则后半段很容易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