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琮翰|《仅三天可见》等新访谈节目正在淡化主持,走出为了走近丨揭秘( 二 )


从棚内走到棚外 , 实现“走出”和“走近”
当下 , 访谈节目对真实的强调 , 不仅限于节目定位的调整 , 也突破了传统访谈节目“摄影棚+沙发+对谈”的刻板模式 , 进一步实现“走出”和“走近” 。
《送一百位女孩回家》第二季节目组曾送迪丽热巴去她最喜欢的游乐场玩过山车 , 接郭采洁去菜市场买菜 , 和虞书欣在露营区烤肉……在节目主创看来 , 在当下信息透明化 , “人”容易被各种解读的时代 , 访谈节目更需要寻找到最适合嘉宾的拍摄方式和环境 , 拉近和被访谈者的距离 , 让他们快速放松下来 , 建立彼此信任的第一步 。 这样访谈输出的内容才更真实 , 观众也可以在朴实的表达中达成共情 。
《仅三天可见》则给予嘉宾更大的自由度 , 甚至经常出现两人聊着聊着 , 临时换拍摄地点或者超出录制时间的情况 。 这时候 , 节目组只能赶快沟通新地点、临时调整布局 。 例如 , 胡军和呼兰在呼兰常去的酒吧喝酒 , 两人聊到兴起 , 时针直接指到了后半夜 , 远超计划录制时间 。
沈琮翰|《仅三天可见》等新访谈节目正在淡化主持,走出为了走近丨揭秘
文章图片

《仅三天可见》中胡军和呼兰畅快聊天 。
沈琮翰以为 , 所谓棚拍或户外 , 其实都只是节目组关心的 , 观众还是更关注节目传递出的观念与思想 。 哪怕两人就坐在两把椅子上聊天 , 只要内容有共鸣 , 观众还是会被打动的 。 只是 , 固化的形式与空间 , 在当下打动观众的“可能性”确实有所降低 。
这也是为何 , 无论是新兴访谈节目 , 还是老牌访谈节目 , 如《杨澜访谈录》《鲁豫有约一日行》《非常静距离》等都在尝试走出去 。 “还是为了内容服务 。 核心是为了嘉宾跟采访者之间 , 能够在更自然的情况、状态、环境下去做访谈 , 去彼此认识 , 他们的表现会更加打动人 。 ”沈琮翰称 。

《送一百位女孩回家》第二季丁丁张前往香港女搬运工朱芊佩的工作地点 。 她每天7点开始工作 , 一大卡车货要送到几十个送货点 。 1米5高的姑娘 , 就这样扛着30多公斤重的米和15公斤重的油 , 一路小跑去送货 。 晚上8、9点下班后 , 丁丁张又随她返回不足5平方米的简陋出租屋 。 “这种访谈之外白天与黑夜的生活对比 , 你能感受到适者生存的环境中 , 她在努力活着 。 这种震撼感是迎面而来的 。 ”节目主创说 。
价值
个人背后折射当时的社会现象
纵观《送一百位女孩回家》的观察对象 , 从《创造101》后备受关注的杨超越、《延禧攻略》后被骂上热搜的苏青 , 到香港折叠下的女搬运工朱芊佩、算法体系下的视频博主“徐老师”、热门行业整理师童潼……每一个人背后 , 都是彼时某种社会现象或价值观的折射 。 “我们希望从不同维度探寻不同女孩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 , 留下一些具有社会意义的东西 。 ”谈到当下访谈节目应具备的价值 , 《送一百位女孩回家》主创认为 , “至少它是一个能够让人放松下来 , 让人取得片刻宁静的地方 。 ”
《仅三天可见》中 , 白敬亭在工作场合向导演吕行谈及 , 工作中艺人对“个性化”的决定权很小 , 没有人会在乎他本人喜不喜欢 , 让观众在重复的动作和造型中获取新鲜感是一件很难的事 。 这段话曾引发外界对于艺人困境与无奈的诸多讨论 。 “当你透过前面两天他所做的生活、工作 , 积累下来的细节 , 再听他回来讲一些话的时候 , 所带来的感受跟内心思想 , 是完全不一样的 。 哪怕他回答过同样的答案 。 ”沈琮翰也以陈飞宇和毛不易对谈时的某个话题举例:当下很多艺人面对采访人员会和公开发言时 , 总是谨慎小心 , 很多回答都是机械性的、一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