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安思远:中国古董第一教父,马未都一生最佩服的收藏家之一( 二 )


王方宇不仅教安思远中国艺术知识 , 还教他为人为商之道 。 而庞耐则给予安思远资金和渠道支持 , 让安思远有更多机会去了解中国陶瓷、家具和绘画等 , 以及日本、印度、泰国等亚洲艺术 。


安思远开始研究中国家具 , 在那个时期 , 收藏界的主流还是集中在中国青铜器、书画、瓷器等传统古玩上 。 安思远站在西方的收藏视角上 , 看到了默默无闻的中国明清家具尚未被人唤醒的艺术光芒 。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 安思远与中国收藏家王世襄先生先后出版的中式家具鉴赏专著 , 不谋而合地将中式家具收藏推上一个高峰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亚洲部主任麦克斯维尔·赫恩曾直言 , 安思远的研究为博物馆的收藏开辟了一个新门类——明清家具收藏 。
凡是我们能想到的文物类型 , 他都有所收藏 。 其中他以收藏研究明清硬木家具出名 , 并在1971年出版了《中国家具——明代与清早期的硬木实例》 , 至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
安思远真正与中国产生联系 , 要等到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 。 从这个时候开始 , 安思远不断前往中国考察学习 , 并完成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收藏——收集《淳化阁帖》 。

▲ 《淳化阁帖》
这是一件让启功先生“朝闻道 , 夕死可矣”的书法作品 , 被称为“法帖之祖” , 也是中国人的临摹书法的圣经 。
2003年 , 安思远以450万美元的价格将4卷《淳化阁帖》转给了上海博物馆 , 当时日本博物馆的出价已经高达1100万美元 。 而上海博物馆的出价其实低于安思远的预期 , 他觉得既然书帖属于中国 , 那“我就让它回到中国 。 ”
至此 , 中国的国宝《淳化阁帖》终于永远回到了祖国 , 并且成为了上海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
1975年 , 安思远做了其生平最大胆的一次购买 , 他在曼哈顿最尊贵的地段 , 纽约的第五大道上 , 购得了一座具有22个房间的巨大公寓 , 于1980年装修完成 。


这里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不到两个街区 , 他用这个博物馆一样的公寓来放置他的家具、雕塑、绘画和其他藏品 。
他用自己的文化品味与审美 , 打造出了一座跨越东西文化、冠绝古今的华美大宅 。


正如安思远所说 , “如果你无意与这件作品朝夕相对 , 那就千万不要收藏它 。 ”他把这些古董收藏 , 融入到生活状态之中 , 俨然已经超越收藏本身 。
每一个到访这间公寓的访客 , 都会被安思远独具匠心的展示方式所折服 。
当人们走进这座位于曼哈顿第五大道上的公寓 , 踏上清代宫廷地毯 , 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 , 墙壁上有明代文征明的书法和齐白石、傅抱石的绘画 。


几案上摆放着商周青铜器、唐代金银器和三彩陶 , 中国石雕和古印度石雕、佛教造像或依墙而立 , 或陈列于壁炉和窗台上 。
宋元明清瓷器摆放得错落有致 , 墙上嵌有色彩鲜活的元代道教壁画或是挂着具现代气息的中国书画 , 明清家具随处可见 。
安思远家里的藏品 , 数量与种类之多令人咋舌 , 艺术品与室内环境巧妙结合 , 在此完成的展示、鉴赏、交易与收藏 , 都成为一种雅致的享受 。
这些藏品富可敌国 。 “我或许不是最伟大的亚洲艺术品商 , 但一定是最富有的 。 ”安思远这样评价自己 。
下图这对黄花梨的圈椅 , 曾在拍卖会上以900多万美元的天价出售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大多数中国藏品皆由他捐赠 。
中国艺术品 , 陪伴了他的一生 , 也滋养了他的一生 , 安思远说过:“中国艺术给了我一切 。 ”同时 , 他也为中国文化保护和国宝的回归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