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看完《奇葩说》,我放弃了自杀?( 三 )


作为一个典型的“互联网式”人物 , 观众真“黑”起来 , 究竟罗振宇和李诞谁更“黑”还真说不准 。
模仿?撕X?它到底有多奇葩?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原创综艺节目之一 , 节目旨在寻找“最会说话的人” , 但引领辩论新风尚的同时 , 也备受诟病 。
1 , 模仿之嫌
一方面 , 节目为了生存和收视率难免会走上综艺老路 。
比如请流量明星、高颜值辩手 , 为人情和投资折腰、面临“塞人”进组的尴尬……另一方面 , 在节目场景、氛围设置有模仿借鉴台湾、日本综艺节目的嫌疑 。
中国综艺一般风格都是偏大气 , 正经方向 , 可奇葩说整体效果却是彩色绚丽的 , 氛围更加活泼 , 当然也许和是网综有一定关系 。 就连导师都是邀请的台湾综艺北斗之一的蔡康永 , 这不得不说有点借鉴之意了 。
2. 撕X大战
奇葩说的撕X大战层出不穷 。 从第五季傅首尔和董婧因为抢化妆师而大打出手 , 连续几个星期在微博里互怼 , 到新东方英语周思成暗讽肖骁是“妖男”等 , 奇葩说里面发生了各种奇葩的“撕X大战” , 观众也跟着吃了不少瓜 。
它作为一个辩论类的综艺节目 , 却涉及到许多选手人身攻击、语言侮辱 , 这些对观众来说是有害无利的 。
3. 辩题极化
节目一直存在着“辩题极化”的弊病 。 仅从第六季来看 , 要不要复活最爱的人、闺蜜抢男友要不要绝交 , 情感辩题依旧满天飞 。 虽然情感更容易引起共鸣 , 但辩题的泛化却让节目陷入困境 。
以下是节目前五季108个辩题(不含被下架敏感辩题和BBKing之争的两人辩题)的统计:
从统计结果中 , 我们不难发现在单季节目中情感议题通常会超过50% 。
4.模式和语境固化
节目中用揭短嘲讽、公开互怼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 但固有的语境和模式 , 难免会让观众心理脱敏 。 新奇葩讲一段子 , 老奇葩点头“我好喜欢他”;选手煽情时 , 大家泪眼朦胧得说“太不容易了”“太感人了”;导师点评时 , 大赞“今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XXX” 。 节目中所谓的“固执” , 在更多人看来是因为词穷 , 即模式固化 。
除了以上所提及的 , 节目的辩题中也不免有道德绑架之类的倾向 , 类似于“到底要不要说正确的废话”则太过无聊 。
节目也一直努力向好的方向转化 , 不断去除杂质 , 注重叙事 , 开始回归大众的审美轨道 , 然而这些暴露出来的弊端在冥冥之中却无法控制 。
奇葩说在观众的心中已然走过六季 , 给观众以欢笑 , 以泪水 , 以思考 。
期期火爆的原因 , 不只是辩手的奇葩 , 辩题的奇葩 。
更是它折射出的开放态度 , 在揭开现实问题的真实面孔后 , 又总能给我们希望与前行的力量和看待世界的新奇角度 。
21世纪谁不孤单 , 厌倦了心灵鸡汤的我们 , 开始渴求事实的真相 。
奇葩说犹如一面镜子 , 镜子前的你和镜子里的你都是你自己 。
【排版 | 沐漪】
【每日话题】关于奇葩说你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 柴叔爱听~
(欢迎关注 , 文章版权归砍柴书院平台账号所有 , 任何媒体平台未经允许 , 禁止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