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公司|“我即复仇”,《新蝙蝠侠》让我们看见了超英的另一种未来( 二 )


《新蝙蝠侠》带给观众直观的体验之一是这个布鲁斯·韦恩 , 有点“不太蝙蝠侠” 。 苍白而瘦削的脸 , 眼底总有很重的黑眼圈 , 踽踽独行 , 喃喃呓语 , 倒有点像西班牙漫画家胡安·卡纳莱斯笔下的黑猫侦探 , 再加一点少年维特式的偏执感 。
△ 罗伯特·帕丁森与以往的多位蝙蝠侠饰演者 , 在气质上有所差别
这个蝙蝠侠对我们来说 , 或许第一观感有点陌生 , 但随之而来的是莫大的惊喜 。
因为这个“他” , 更丰满 , 更有血有肉 , 也更像那个幼年丧亲 , 在遍布冰冷与黑暗的城市 , 孤独摸索着长大的布鲁斯·韦恩 。
△ 在《新蝙蝠侠》中 , 年轻的布鲁斯·韦恩更像一位孤胆侦探
也唯其这样的他 , 才更可能先成长为一个胆敢一条路走到黑的侦探 , 再是秉承“我即复仇”的另类英雄 。
里夫斯曾经提到 , 创造这个新版蝙蝠侠的形象时 , 他参考了美国摇滚巨星 , Nirvana乐队主唱科特·柯本的人物侧写 , 而演员罗伯特·帕丁森 , 恰好捕捉到了里夫斯赋予角色的精神内核 。
△ 科特·柯本
尽管对于超级英雄世界而言 , 帕丁森可以算是一位“新人” , 但纵观他此前的作品 , 无论是早些年在柯南伯格的《大都会》里 , 诠释表面光鲜 , 实则精神坍圮如废墟的富贵浪子 , 还是在近年的《好时光》和《灯塔》里 , 饰演内里情绪丰富的边缘型角色 , 都不难看见这位曾经的“少女梦中情人” , 演技日益增加的纵深感与厚重感 。
△ 罗伯特·帕丁森在《大都会》等作品中 , 尝试过诸多类型各异的角色
得益于此 , 帕丁森没有按着传统的套路 , 演绎一个孔武有力 , 高举正义旗帜的“高大全”式的典型超级英雄 , 而是在如何外化布鲁斯·韦恩内心的挣扎、彷徨与撕裂上 , 做足了文章 。
一通叮叮咣咣 , 打打杀杀 , 最终正义战胜邪恶 , 观众要的爆米花有了 , 娱乐性也有了 , 但童话就是好故事么?未必 。《新蝙蝠侠》显然不是个童话 , 或者退一步 , 它更像一个“黑童话” 。
△ 《新蝙蝠侠》中 , 谜语人、企鹅人等蝙蝠侠的老对手 , 你方唱罢我登场
灯影憧憧 , 仿佛永远在下雨的哥谭 , 有一点让人想到《银翼杀手》中的赛博朋克城市 , 生活仿佛被暗夜凐灭 , 不见日光 。
暗黑美学是《新蝙蝠侠》的底色 , 也是它得以施展的舞台 , 唯有这种感官上压抑得让人透不过气的强压迫力 , 才最适合这个八方魑魅 , 粉墨登场的“黑童话” 。
△ 《新蝙蝠侠》的视觉美学很容易让观众联想到《银翼杀手》等影片中的赛博朋克城市
事实上如果我们仔细回想 , 不难发现从早前的《小丑》 , 到今天的《新蝙蝠侠》 , 脱胎于超级英雄的故事 , 开始变得越来越“接地气” , 越来越“普通” 。
剔除掉原著设定中“反派”与“好人”的标签 , 亚瑟·弗兰克和布鲁斯·韦恩 , 原本都是普通人 , 一样会无助 , 会孤独 , 会笑会哭 , 一样有各自的悲喜人生 。 而之所以一个成了阿卡姆的疯子 , 一个成了暗夜的守护者 , 无外乎一念之差 。
谁也不是天生的英雄和罪犯 , 而是在被命运裹挟着 , 推向一个不得不去的方向 , 这种宿命的无常感 , 恰恰制造出作为成人童话的超级英雄电影 , 鲜少具备的艺术深度 。
△ 早前华纳曾推出以哥谭“小丑”为主角的影片《小丑》
△ 《新蝙蝠侠》在挖掘人物的纵深感上做足文章
没有在超英题材“舒适圈”里故步自封的《新蝙蝠侠》 , 是导演马特·里夫斯 , 主演罗伯特·帕丁森以及众主创们进行的一次大胆尝试 , 从目前观众的呼声看来 , 他们这步棋显然走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