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长津湖》系列电影票房近百亿( 二 )


演员朱亚文说:“这不仅是一次创作任务 , 更是一次战斗任务 。 每当我们来到片场 , 听到枪炮声响起的时候 , 就好像历史在回响 , 鼓舞着我们往前冲 。 ”
陈凯歌认为 , 没有鲜明的性格塑造 , 就没有观众情感的寄托点;没有惹人喜爱的人物 , 就不能引起观众的关切和共鸣 。 编剧兰晓龙用5年时间创作了13万字的《长津湖》最初剧本 , 涂抹了片中人物富有个性的底色 , 传承了英雄精神 。
影片中 , 面对敌人 , 伍家兄弟和七连战士们如钢铁一般坚不可摧;面对祖国和战友、亲人 , 他们又有无限深情 。 于冬认为 , 《长津湖》系列影片中的人物之所以能引起观众共鸣 , 关键在于影片并没有像外国大片那样塑造“超能力”的英雄 , 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 , 讲述了普通志愿军战士同时也是平凡英雄的故事 , 他们真挚朴实的情感跟今天观众们的情感是共通的 。
系列影片中 , 青年演员易烊千玺饰演的伍万里从一个毫无作战技能的孩子蜕变成一个能真正扛枪打仗的志愿军战士 。 这个角色是当年战场上许多年轻志愿军战士的缩影 , 也是影片中带领观众走进那段历史的眼睛 。 易烊千玺说 , 他曾经看到过一句话 , “经历一场战争 , 就能让一个少年快速变老30岁” 。 看到这句话之后 , “我就把它当做我表演的心理依据” 。 徐克发现 , 拍摄过程中 , 演员自身也在随着角色成长 , 拍摄后期 , 易烊千玺的脸看上去和最开始的时候不一样了 。
提振行业信心
“拍摄抗美援朝题材的影片 , 我们用两个标准来要求自己:第一 , 要做能流传得下来的电影 , 让50年后的年轻人再看还觉得好;第二 , 不用任何一个资料片镜头 。 我们想拍的是一部现代电影 , 用工业化标准要求自己 , 一切都由科技来掌控:前期现场确保安全 , 制造逼真的临场感;后期用特效优化到剧情需要的程度 。 ”于冬说 。
《长津湖》系列影片在2020年秋天开机 , 2021年12月杀青 。 3名导演联合执导 , 集结了七八千人的演员队伍 , 整合了86家国内外后期特效制作公司 , 影片字幕滚动人名超过1.2万个……
黄建新说 , 有一个巨大的“枢纽中心”保证导演们之间的衔接 , 摄制组按照规矩在一个结构里运转 , “之所以说中国电影进步了 , 就是因为这样的结构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
徐克说 , 拍摄过程中 , 为了不使剧组工作人员精神松懈 , 导演们平时也会不断地向大家强调“准时”“尽善尽美” , 坚持把这两个大原则贯彻到底 。
《长津湖》系列影片中 , 大大小小的战斗占据了大部分时长 , 包括空战、陆战、机枪对战、近身肉搏等 , 飞机、坦克、大炮、手榴弹、炸药包、枪械等各种兵器层出不穷 , 无论大规模激战场面还是战斗细节 , 都设计精巧 , 长镜头、快切镜头、特写镜头的使用 , 大量手持摄影和快节奏剪辑的穿插 , 还原出72年前战场上“冰与火的煎熬” , 带给观众逼真而直观的体验 。
据悉 , 拍摄期间 , 没有一名演员因为炸点提前或延后爆炸而受伤 , 在高科技介入之下 , 炸点时间、范围控制已经十分精准 , 这正代表了中国电影工业水准的提升 。
黄建新说:“《长津湖》系列电影体现的是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 包括对待战争、和平的态度 , 对待兄弟姐妹的态度 。 中国人的情感 , 外国大片是抓不住、表现不了的 。 ”
于冬表示 , 《长津湖》系列背后是中国电影全行业甚至举国上下的合力托举 。 “《长津湖》系列电影所取得的成绩 , 提振了整个电影行业的信心 。 这是中国电影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 可能也会成为未来电影市场发展的一个拐点 , 具有里程碑意义 。 ”(采访人员 苗春 本文配图由出品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