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爱情片“起名学”:让观众失望的不只是长片名( 二 )


越长越有范儿
长片名背后的“小九九”
其实长片名爱情片 , 并非现在才有 。 影迷小言说:“这种风气一来受日韩作品的影响 。 比如很多人都听过的《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 最早就是先有韩国版 , 后来又有了中国台湾版 。 此外 , 网络爱情小说的起名也经常很长 , 这种风潮也影响了电影和电视剧 。 ”
的确 , 长名并非电影所独有 , 电视剧领域同样屡见不鲜 。 知乎网友“故乡圆月明”便将一批曾经的热播剧名串成了一首半通不通的“诗”:“时光与你都很甜 , 三生三世枕上书 , 寂寞空庭春欲晚 , 上错花轿嫁对郎 。 鬓边不是海棠红 , 微微一笑很倾城 , 那年花开月正圆 , 香蜜沉沉烬如霜 。 人生若如初相见 , 桃花依旧笑春风 , 如果可以这样爱 , 我要和你在一起 。 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
但相比长剧名热播剧屡现惊艳之作 , 长片名爱情片却鲜给人惊喜 。 在北京有过5年影视营销工作经验的木易(化名)表示:“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在那些名字很长的爱情电视剧 , 其实通常有原著IP做底 , 当红明星主演 , 背后甚至还有爱优腾等平台的力推 , 在制作上拥有上乘的资源 。 但爱情片却不同 , 在短短两个小时里说一个打动人的爱情故事本就是难事 , 很多时候出品方只
是攒够了主创和主演之后 , 开 一个所谓爱情片的‘项目’ 。 到起片名的阶段 , 为了迎合现在年轻人的喜好 , 很多都会起这种很长的片名 , 主要是显得有格调有范儿 , 想用这种与众不同之感吸引年轻人的目光 。 但大家都选择了同一个方向的‘与众不同’ , 最终就成了‘从众’ 。 ”
对于长片名容易讨好年轻观众的说法 , 影迷小言有不同的解读:“《好想去你的世界爱你》《不要忘记我爱你》《可不可以不要离开我》之类的片名 , 都是直抒胸臆型 , 它意在唤起年轻观众的情绪 。 惆怅也好 , 悲伤也好 , 执着也好……每个人都多少对爱情抱有某种遗憾或者希冀 , 这些片名就是希望借这种情绪带动观众去影院 。 ”
【电影|爱情片“起名学”:让观众失望的不只是长片名】在去年贺岁片《你好 , 李焕英》成功后 , 观众情绪对影片票房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片方注意到 。 这一点 , 似乎也被运用到“电影起名学”里 。 比如去年12月31日公映的跨年贺岁片《以年为单位的恋爱》 , 原来的片名是《一年之痒》 , 但影片改名后 , 迅速便将片名中的爱情负能量替换成了正能量 , 变得“更适合”跨年时情侣观看 。 此外 , 让很多人误以为是纯爱片的《穿过寒冬拥抱你》 , 其实是一个以武汉战“疫”为原型的故事 , 爱情并不是最主要元素 。
爱情片太重形式
观众一看长片名就吐槽
有网友总结:“对于片名超过八个字的国产爱情电影 , 用‘10颗星-片名字数=影片质量’这个公式换算 , 目前看来还是比较客观准确的 。 ”木易认为 , 这种说法显然有点夸张 , 但却多少显示了当下观众对于国产爱情片的失望之情 。 “可不可以×××”“好想×××”“ 不 要 ××× ”“ 你 好 ××× ”“致×××”“那些年×××”……爱情片创作者的灵感枯竭程度从片名中便可窥一二 。
木易认为:“这不只是创作者的问题 , 更多体现了一种行业性的急功近利——反正爱情片是电影市场的刚需 , 只要还有情侣需要谈恋爱看电影 , 就一定会有市场 。 因此 , 很多团队产生了一种错觉 , 仿佛只要把演员阵容、海报、短视频营销以及片名这些表面文章做好 , 哪怕影片质量不那么过关 , 票房也能赢个大半 。 ”这两年 , 爱情片为年轻观众“量身定做”的仪式感还体现在各种营销手段上 , 譬如上映时间精确到22:22(“2”与“爱”谐音)或13:14(寓意“一生一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