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清明节、寒食节期间,为何可以饮酒?既是借酒浇愁,也是祭酒以敬亡人( 二 )


社会风气的大环境氛围 , 造成这个阶段对祭祖和祭扫坟墓十分重视 , 据《汉书》记载 , 西汉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 , 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 , 可见其对此节气的重视;到了唐代时期 , 不论士人还是平民 , 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 , 由于传统农历中 , 清明节气距寒食节很近 , 人们通常将扫墓延至清明;
而到了宋元时期 , 清明节才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 , 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 上坟扫墓等仪式也多在清明举行 , 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 , 也都被纳入到清明节的习俗之中了 。
清明节|清明节、寒食节期间,为何可以饮酒?既是借酒浇愁,也是祭酒以敬亡人
本文图片

后来 , 朝廷统治者为顺应民意 , 鉴于社会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 , 便以官方文书的形式确定 , 清明与寒食节一起放假 。 这种文化习俗一直影响了大部分的汉文化区域 , 2008年 , 我国政府也专门下文 , 将清明节纳入与端午、中秋、春节相同的四大法定节假日了 。
而宋元以后 , 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 , 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 , 也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 , 在民间还有清明之日不动烟火 , 只吃凉的食品的习俗 。 所以清明时节可以扫墓 , 但是古人不烧纸 , 不动烟火 , 只是延续下来 , 逐渐已经被世人所淡忘了 。 后来 , 不再讲究禁火 , 就把纸钱烧掉 。 古时由于寒食禁火的影响 , 纸钱不焚烧 , 而是挂在墓地的小树上、竹竿上明 , 这样 , 凡是祭扫过的坟墓就有纸幡飘飘 , 构成清明前后的特有“景观” 。
另外 , 随着时代更替 , 在宋朝时 , 清明时节 , 出现了一种新的习俗 , 就是饮酒开始与郊游相关 。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同过 , 而寒食节期间饮酒可以增加热量暖身 , 这也弥补了此时不能生火起灶 , 冷食食用的不适 , 是清明节饮酒的一个重要原因 。 清明节期间一个是季节多雨多寒 , 大多气氛消沉悲穆 , 另外缅怀故人 , 心情低郁 , 容易引人胸中郁结 , 故而也会使人常常借酒消愁 , 对酒当歌 , 杜牧有诗“清明时节雨纷纷 , 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 , 牧童遥指杏花村 。 ”诗中表达的就是这段场景的最好描述 , 虽未直言 , 但人们寻找酒家的目的 , 也应该可想而知 。
清明节|清明节、寒食节期间,为何可以饮酒?既是借酒浇愁,也是祭酒以敬亡人
本文图片

彼时诗人们关于这几天的作品 , 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 , 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 , 清明寒食谁家哭 。 ”韦应物有诗句说:“清明寒食好 , 春园百卉开 。 ”酒是个好东西 , 也是可以抒发情感的一件衍生品 , 可浇愁亦能洗悲 ,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中 , 特别是儒家文化熏陶的影响下 , 古人历仕从来讲究以孝为先、在这样的节气时期 , 至情闻名 , 扫墓缅怀故人 , 难免会心情复杂 , 如此时节忆起亡故的亲人怎会不心怀感伤、黯然落泪?胸中有郁结 , 唯有寄情于酒 , 希望醉了 , 就暂且忘了伤痛 , 故而古人常常借酒来平缓或暂时麻醉人们哀悼亲人的心情 。
按照习俗 , 一般在清明节都是上午阳气较足的时候扫墓 , 扫墓要携带各种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 , 将食物供祭在故人墓碑前 , 焚纸培土 , 修整清理一番 , 或者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于坟上 , 然后叩礼行拜 , 祭酒以敬亡人 。
而有些身处外地 , 无法亲自回墓地扫墓的人员 , 吃午饭时得在家中备上一杯酒 , 以酒代祭是一种简单的祭祀仪式 , 饭桌上为祖先置放酒菜 , 先敬祖先后 , 家人才能开始进食 , 表达着对逝去亲人的尊重和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