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团,小刀与坟场|黄昱宁( 二 )


顶流大仲马还发明了相当超前的创作方式 。 他有雇佣助手的习惯 , 不是干抄抄写写的秘书活 , 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伙伴 。 其中最有名的一位叫做奥古斯特·马凯 , 据说《三个火枪手》和《基督山伯爵》都有马凯的功劳 。 这份功劳到底有多大 , 如今已经很难确凿查考 , 可能性较大的工作模式是大仲马负责确定主题和故事大纲 , 由马凯负责找材料、写初稿 , 最后再由大仲马润色打磨 , 付梓出版 。 大仲马的角色 , 与当代文化创意——尤其是流行文学和影视工业的操盘手兼灵魂人物 , 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 当然 , 马凯并不甘心如此 , 他跟大仲马为了版权纠纷闹上过法庭 , 最后大仲马支付了14万法郎 , 才买断了马凯的劳动 , 后者因此放弃了在所有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 这个价格实在不能算公道 , 因为单单一本《基督山伯爵》的稿费就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 以至于大仲马能从这笔钱里随手拿出五十万法郎来造了一座“基督山城堡” , 并且把自己的工作间命名为“伊夫堡” , 那是唐泰斯被监禁了十四年的地方 。
3.
小时候站在读者的立场上 , 只顾跟着大仲马的情节线往前冲 。 重读时 , 我试着站在作者的立场 , 揣摩着大仲马在唐泰斯好不容易假扮成尸体 , 被狱卒抬出监狱 , 即将获得自由的那一刻 , 突然玩了个花招 , 把他、也把我们这些读者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 。 写到这里 , 大仲马只用了短短一句话:大海就是伊夫堡的坟场 。
先前 , 作者故意让主人公 , 也让读者误以为 , 尸体将被埋进狱卒口中的“坟场” 。 我们以为 , 坟场就是真的坟场 , 没想到 , 在伊夫堡 , 大海就是坟场 。 也就是说 , 唐泰斯刚刚越狱成功 , 就要被绑上一只三十六磅重的铁球、抛进大海 。 他得在海中求生 , 同时还要计算狱卒发现真相的时间 , 逃离他们的再次追捕 。 当我们站到作者这边的时候 , 我们会发现 , 这是一个好故事的决定性时刻 。 我们的同情、焦虑 , 加快分泌的肾上腺素 , 格外强烈的代入感、宿命感、荒诞感 , 都跟随着唐泰斯被狱卒扔进大海的一刹那 , 达到了峰值 。 一代又一代的小说家 , 那些编故事的手艺人 , 搭建框架、推敲细节 , 上穷碧落下黄泉 , 苦苦寻找的 , 也就是唐泰斯突然要面对茫茫大海的 , 那一刻 。
【|纸团,小刀与坟场|黄昱宁】为了这个决定性的时刻 , 大仲马需要及早埋伏一些东西 。 一、他得先漫不经心地交代监狱建造在一座岛上 , 但是这个信息并不与坟场产生任何直接的关联 。 二、他得让唐泰斯反复演练的周密计划里偏偏忽略了这个可能性 , 却又在扮演尸体时本能地在右手上握好一把刀 , 能够帮助他在海中割断脚上的绳索 。 三、在更早前的情节里 , 我们不要忘记 , 唐泰斯出身就是一个水手 , 这为他能最终在海中脱险 , 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
在整部《基督山伯爵》里 , 唐泰斯的越狱 , 其实比后面的复仇分量更重 。 它不仅构成了整部小说最大的情节转折 , 而且设置了最高的技术难度(封闭空间的密室逃脱需要缜密的逻辑推演) 。 更重要的是 , 一旦跨越了这些难度 , 人物就扎扎实实地立起来了 , 他的性格蜕变(纯真年代死去 , 冷酷伯爵重生)水到渠成 , 他与观众的情感联结也就变得牢不可破 。 你在想象中跟着唐泰斯一起飞越樊笼、逃出生天 , 从此他的喜怒哀乐就没有你代入不了的了 。
“越狱”的故事型从未过时 。 尽管在技术上不断推陈出新 , 套路却保持得相当稳定 。 大仲马发现的地道 , 到了美剧《越狱》里 , 也还是得再挖一次 。 至于钻进裹尸布里“借尸还魂”的桥段 , 哪一代的故事手艺人也不曾厌倦过 。 斯蒂芬·金在写《肖申克的救赎》时 , 没有提基督山伯爵 , 于是改编的电影剧本里替他补上了这一笔:安迪和瑞德在监狱图书馆理书 , 瑞德拿《基督山伯爵》开了个玩笑 , 声称这本书应该归在“教育”类别下面 , 两人由此达成了心照不宣的默契 。 他们之间的同盟情谊与师生关系 , 一如当年的唐泰斯与法里亚神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