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内耗型人格”,把精力用在对的地方( 二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有一个观点:没有任何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 , 也没有任何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
其实 , 大部分时候 , 不是别人太优秀 , 也不是别人言辞太无情 。 而是 , 我们过分在意别人 , 降低了对自己的认可度 。
目光总是看着别人 , 势必会忘记自己的样子 。 自我怀疑 , 无疑是最残忍的心理战 。

03.情感中:压抑负面情绪 , 不在人前释放 。
成年人的世界里 , 崩溃都是悄无声息地 。
很多人擅长自我伪装 , 掩藏真情实感 , 担心负面情绪给别人不好的影响 , 担心发泄后给别人带来困扰 。
于是 , 渐渐地 , 我们习惯了“报喜不报忧” 。
待到独自一人时 , 静静地找一个小角落 , 拿出负面情绪 , 慢慢消化 。
微语职场想说 , 永远不要为自己的真性情感到抱歉!
时代风云变幻、工作压力与日俱增 , 拥有负面情绪在所难免 , 跟相熟的知交分享 , 未尝不可 。
【|摆脱“内耗型人格”,把精力用在对的地方】
三、做有价值的事 , 逐渐走出内耗 。
01.打开心结 , 接纳自己 。
人生在世 , 每个人都拥有各自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 不可能体验百味人生 , 因此 , 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也不尽相同 。
将别人的观点作为自己行动的依据 , 不断否定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 不仅费时费力 , 还会错失机遇 , 留下终生的遗憾 。
与其迎合外人 , 不如迎合自己 , 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上 。
敞开心扉 , 打开心结 , 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 接纳并拥抱最真实的自己 , 保持一颗“平常心” 。

02.少点内心戏 , 多点行动力 。
知乎上有一个高赞话题:遇事反复纠结 , 总觉得自己不如人 , 该怎么办?
一条评论道破玄机:想 , 都是煎熬;做 , 才有解脱!
对未知的恐惧 , 是人之天性 。 但是 , 如果一直深陷其中 , 恐惧就会在我们的内心不断放大 , 并支配我们的行动 , 最终被自己打倒 。
与其患得患失 , 忧虑未来 , 不如花时间和精力在事情的推进上 。
“失败是成功之母” , 既然知道失败是必经的 , 那又有什么可怕?宁可体验一段失败的经历 , 也不要让自己因为幻想中的种种不利而止步不前 。
内耗 , 就是头脑的空想和行动的贫瘠之间不断对峙 。 拖延 , 并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 , 反而会让事情越变越糟 。
行动 , 才是治愈内耗最猛的一剂药 。

03.少点完美主义 , 多些最优思维 。
每个人追求的生活 , 不但要幸福 , 而且要完美——这正是大部分人不幸福的原因 。
如果让你给自己的生活打分 , 你会打满分吗?相信大部分人不会 , 包括我!
事实上 , 过分追求完美 , 只会让生活压力变大 , 压得我们无法喘息 。
人生路 , 只有一次 , 没有彩排 , 也无法确保我们每一次选择都是正确的 。
更重要的是 , 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的是与非和对与错 , 每个人注定在得失之间徘徊 。
冯唐说:过去的事情就让其过去 , 不必反复咀嚼 。
既定事实 , 无法改变 , 就尽力释怀 , 劝说自己向前看 。 站起来 , 走出去 , 会收获新的艳阳天 。
看似不完美的宽容 , 才是真正的生活艺术 。
看破自己的不完美 , 不执着;
学会最优生活思维 , 不纠结;

04.勿为他人所困 , 别被流言所伤 。
我们不是商品 , 无需他人标价 , 别人的想法我们无法左右 , 所以 , 干脆不必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