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并不是虚拟的事实上完全是物质的存在「这个世界并不是虚拟的事实上完全是物质的」( 二 )


苏格拉底说过:人不可能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里面有两点重要的观点:河流是一个物,这是一;其二,就是已经没有原来的河了 。这就说明了,事物在不断的变化,但是,不论如何变化 , 它终归是一个物 。给我们的启发:如果我们认定了一个物 , 而不能看到它在变化,那么,在一瞬间,你认定的这个物就已经转化成别的物了 。如果我们一直坚持原来的物,那就掉进了虚拟的世界里了,因为原来的世界已经不存在了 。
孔子站在河边叹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有人认为老夫子在感叹时间如流水 。用在这个文章的最后,我们应该还可以体会到老夫子 , 对世界变幻的赞叹,对天地大道的赞美 。
世界并非虚拟,它一直是物质的 。关键在于,这个物质一直在变化,永远是新的 。
————学习传统文化,增长人生智慧 。欢迎关注知本学社 。我是宗财 。

这个世界并不是虚拟的事实上完全是物质的存在「这个世界并不是虚拟的事实上完全是物质的」

文章插图
这个世界并不是虚拟的,事实上完全是物质的首先,我们需要大体界定一下“物”是什么 。依据当下的科学研究 , 已经发现的所有的东西 , 都是属于物质的 。从开始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为“物”开始,到现在的黑洞、暗物质、暗能量等,都是物质的范畴,还没有发现不属于物的东西的存在 。这与以前的认知相比较,就是能量场、波、光等都是物质 。即使我们尚未认知到的“意念”、或者是玄学说的“灵魂”一类的东西,也应该属于能量一类的物 。
为什么会有人说,这个世界是虚拟的呢?
来源有以下几个:一是佛家说的虚幻空性,如“花非花,我非我” 。二是道家讲的虚无,如“无名天地之始” 。三是有的科学家临终前说“这个世界是被安排好的” 。等等 。因此,认为这个世界是虚拟的 。然后便感慨“命由天定”,身不由己 。
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世界并不虚拟 , 它是客观存在的 。因为这个世界中的一切,都是物质的 。
佛家说的虚幻,认为世界非实非虚,是告诉我们既不要认为这个世界是实有,也不要认为这个世界是虚假 。换个说法 , 就是不可以用“要么是实存的、要么是虚假的”两极化的观点去认识这个世界 。世界上不存在独立的事物,彼此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因此有着“此是因彼是”的空性说 。脱离了其它的物,任何物质都不会存在 。因此,这个世界不能认为是实有 。从另一方面,也不能因此就认为世界空空如也,事物都是在此起彼落中存在着 。总之,因为事物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并不存在某个完全的事物 。这便是虚幻、非实非虚的意思 。
佛家说的并不仅仅如此 。博大的《心经》中说:不生不灭 , 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万物自性清净,万物不生不灭 。所说的“五蕴皆空”,体现的就是“缘起”的道理 。万物相互关联而出现,没有独立于万物的东西 。这么看来,万物既实也虚,非实非虚 。
道家的“虚无”理念也并不认为世界是虚拟的 。道家的虚 , 是一种境界 。与谦虚放在一起,就更好理解了 。谦 , 是不足,以求更进一步,给自己留有上升的空间;虚,意思是“虚以纳物”,体现包容、接纳,如大地一样以厚德载物 。而“无” , 并不是没有的意思 , 指的是事物处在尚未被人们发现或者被认识的阶段 。虚无的道理,就是告诉我们,丢弃固有的认知,舍掉自我的欲望,透过看到的现象 , 去 探索 未知的世界 。比如“防患于未然”,患 , 比如病,就是一种物 。这个物在出现之前就是未然 , 此时就正处在“无”的状态 。再比如“黎明前的黑暗” , 黎明就是尚未出现的事物,就是“无”,此时正处在黑暗的时候 。但是黑暗很快就会被黎明取代 。黑暗与黎明不断的反复,周而复始 。崂山有一处道观“蔚竹观”,其东厢房门首上方有一横匾 , 上面写着“抱虚守无” , 就包含有上面的意思 。守无 , 是观照事物在未发生之前的状态 。这里面体现的是生发 , 并不是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