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只能看到翅膀?
结构稳定,躯干含较多蛋白质易腐化
蜻蜓之所以只能看到翅膀,是因为翅膀部位的结构较稳定,躯体部分由于含有较多蛋白质,更易于腐化 , 所以全部消失不见 。
据悉,本次张海春共发现了三十余个这样的蜻蜓化石 。“据我们了解,发现蜻蜓的地方以前是湖泊,蜻蜓死后经过若干年的历史演变,就形成了化石 。”郑大燃说 。
郑大燃告诉采访人员,这些蜻蜓的翅膀大约都是三四厘米长 , 由于所有的蜻蜓化石都是不完整的 , 所以蜻蜓的全貌现在依然无法还原,但是推断它们应该和现在的蜻蜓一样,属于肉食动物,主要靠吃昆虫和水里的生物为生 。
“这些蜻蜓现在都已经灭绝了 。”郑大燃说 。
它的发现有何意义?
属于特有地层中的化石
可判断年代与迁徙轨迹
“其实蜻蜓的种类很多 , 现在我国就生活着大约70种蜻蜓,我们本次发现的巴依萨昼蜓有些特殊,它的化石属于标准化石 。”郑大燃说,所谓的标准化石,是指在某一地层中特有的生物化石 。这种化石的作用是,能够区别地层 。
年代:
距今1.13亿年
比之前研究结果精确700万年
郑大燃告诉采访人员,巴依萨昼蜓属于热河生物群的下属分支生物 。“这个生物群的主要生物包括三尾拟蜉蝣、东方叶肢介、旱峡祁连鱼等,只要在某个地层发现其中的一种生物,就能对应地知道这个地层的年代情况 。”
按照这个思路可以推断,发现巴依萨昼蜓的甘肃酒泉盆地远古时代所处的地层,属中沟组地层 , 距今已有1.13亿年的历史,而之前认为该地层的年代为1.2亿年前,化石的发现,让时间精确了700万年 。
迁徙轨迹:
这种蜻蜓在五个国家被发现
“明确了酒泉盆地的地层以后,就可以和东北等地层进行对比 , 进行地质研究 。”郑大燃说,此外,根据发现化石的地理位置分析,还能够得出这种蜻蜓的种群迁移轨迹 。
据介绍 , 目前全球只有五个地方发现了这种蜻蜓的化石 , 主要位于俄罗斯、外蒙古、中国的甘肃、北京、韩国等,每个地方的蜻蜓的生活年代都不同,据此就可以绘出一张巴依萨昼蜓在长达数千万年间的迁徙表 。
根据迁徙表,就能够大致分析出,当时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环境生态 。
相关新闻
最大的蜻蜓生活在美洲
本次南京专家张海春发现的蜻蜓体型较小,翅长只有几厘米,而采访人员获悉,实际上蜻蜓是一种古老的昆虫,在长达数亿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地球上存在 。蜻蜓不仅种类众多 , 而且体型大小也差别很大 。
据悉,蜻蜓总目由三个目组成:古蜻蜓目、原蜻蜓目和蜻蜓目 。古蜻蜓目仅生存于晚石炭世早期(约3.2亿年前),原蜻蜓目生存于晚石炭世至二叠纪(约2.5亿—3.1亿年前),蜻蜓目从二叠纪起一直生存到现在,有将近3亿年的历史 。
不过古蜻蜓目、原蜻蜓目都已经灭绝,现在看到的蜻蜓都是蜻蜓目的成员 。
蜻蜓目分为三大类:差翅亚目(俗称蜻蜓)、均翅亚目(俗称豆娘)和间翅亚目(俗称蟌蜓或昔蜓),包括约5900个现生种,它们的体长一般为30—90毫米,体型最大的现生类群为生活于中、南美洲的一种豆娘,其翅展可达190毫米 。
相关报道
据现代快报(胡玉梅 丁丽琼):住在城里的娃娃们,如今想看到蜻蜓几乎不太容易 。事实上,蜻蜓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几亿年 。最近,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硕士研究生郑大燃和导师张海春,在甘肃酒泉发现了生活在1.1亿年前的远古蜻蜓——巴依萨昼蜓的化石 。现代快报采访人员了解到 , 它们和现代蜻蜓的模样没啥差别 , 简直比来自星星的“都教授”400年容颜不变还牛 。
- 科学家在木乃伊头骨内发现的大脑移除工具
- 俄罗斯发现数具神秘木乃伊尸体
- 澄江生物群发现新物种——“冠尾海丰虫”
- 俄发现百年前铜面木乃伊 盘点那些神秘木乃伊
- 俄罗斯发现八百年前戴铜面具木乃伊
- 201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点评
- 考古发现中国在3500年前就开始烧煤
- 埃及考古发现新古墓 墓穴主人或有军事背景
- 考古学家发现3个埃及法老墓 称宝藏不计其数
- 秦兵马俑坑发现的“兵器箱”为“梓木”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