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第一疑案:揭开韩信被吕后诱杀之谜( 三 )


蒯通就是这样一个人,而且是非常有名的辩士 , 曾经到处游说,天下闻名 。那么,蒯通是什么时候给韩信出的主意呢?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双方为争夺全国的统治权,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楚汉战争” 。在楚汉相争的过程当中 , 韩信的军事天才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 他在公元前203年攻下齐国七十二城,强迫刘邦封自己为齐王 , 成为刘、项之外举足轻重的第三种力量 。
对韩信来说 , 这确实是一个最好的造反机会 。因为当时刘邦也好,项羽也好,都不敢得罪韩信?。≌庑┠笔俊⒈缡渴呛涡砣艘? ,都是机灵鬼?。?他还能看不清这个?于是他们呼呼啦啦地都跑去找韩信,第一个来的叫武涉 。武涉是什么人呢?武涉是项羽手下的人,项羽把武涉派去就是想稳住韩信 , 让韩信守中立 。但是,由于武涉是项羽的人,他的说服力是很有限的 。
第二个自动跳出来劝说韩信的就是蒯通 。此时的蒯通本来就是韩信身边的谋士 , 而且韩信将齐国的七十二座城市全部打下来也是出自蒯通的主意 , 所以蒯通的说服力比较强,说话分量比较重 。蒯通是这样去说服韩信的 。他说,我这个人会看相 。韩信说,你真的会看相吗?他说,是啊 。韩信说,你给我看看 。蒯通说,这个东西属于天机不可泄露 。韩信说,好好好,左右的人,你们都出去 。然后蒯通就对韩信说 , 相君之面不过封侯 , 而且会有危险——看你的脸是一个侯爵的水平,而且有风险;相君之背贵不可言——看你的背,背长得好,贵不可言 。武涉和蒯通都来游说韩信 , 他们俩的意思差不多,主要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说 , 韩信你现在的形势非常之好,在楚汉相争的这个战争中,你处于举足轻重的这样一种角色,这样一个分量 。武涉是这么说的:“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左投则汉王胜,右投则楚王胜 。”“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权是权重,不是权利 。什么叫做权呢?权就是秤砣 , 秤砣就叫做权 。那个秤杆叫衡,把秤拎起来 , 什么样的情况全靠秤砣在移动 。权的分量就叫做权重 。现在你这个秤砣往左边移移,刘邦就赢了;往右边移移,项羽就赢了 。所以叫“权在足下” 。什么叫足下呢?足下是古人对朋友辈的一种尊称 。古人的尊称有四种:陛下、殿下、阁下、足下 。这四种称呼共同的一个意思就是:我不敢看你的脸,因为你地位太高 , 面子太大 。见到皇帝我不敢看皇帝的脸,我只敢看你的台陛之下——大家知道皇帝的龙椅,就是那个宝座有一个台,台上面有台阶,那个台阶叫陛;见到太子或王子,我也不敢看你的脸,我只看你的宫殿之下;见到宰相,我也不敢看你的脸 , 我只敢看你的楼阁之下;见到尊贵的朋友 , 我也不敢看你的脸,我只敢看你的脚下,就是低头的意思 。权在足下 , 就看足下的这个足往哪边走 , 这叫做举足轻重,你这一抬脚就有分量 。蒯通也有这样的意思,蒯通怎么说的呢?“当今两主之命悬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 。”所以武涉和蒯通这两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意思:韩信你在这个关键时刻可得站稳了立场,你一定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这个政治斗争当中,站队是非常重要的——站队站对了,青云直上,富贵荣华;站错了,身败名裂 , 没有翻身的余地——你要想好了 。第二层意思 , 武涉和蒯通他们都说 , 你不能帮刘邦 , 为什么呢?因为刘邦的野心是很大的,他要兼并天下,他之所以重用你韩信是因为楚王项羽还在,他的头号敌人是项羽,他要用你来对付项羽;一旦项羽被他灭了,下一个轮到的就是你韩信 。因此韩信的命运和项羽的命运是连在了一起的 。由前面两个前提,将逻辑地得出第三个结论,那就是:你韩信既不要帮刘邦,也不要帮项羽 。不能帮刘邦的道理很清楚,你帮了刘邦 , 把项羽灭了以后,刘邦下一个灭的就是你了;那么同样的道理,你帮了项羽,那么把刘邦灭了以后 , 也轮到灭你了 。所以,最佳选择是什么呢?三分天下而王之,王(w坣g),就是称王的意思——干脆三分天下,鼎足而立,谁也不吃掉谁,大家都安全,天下也和平 。这个建议如果被采纳了,中国的历史就得重写了 。由于武涉是项羽派来的说客 , 他的说服力不强,所以韩信很简单地就把武涉给打发走了 。如果说从项羽这边派来的武涉劝说韩信是有其军事目的的,那么韩信自己的谋士蒯通劝说他及早独立则是一心为其着想的 。韩信是个军事天才,但是在陷入政治斗争的旋涡时却表现出了自己的犹豫 。面对千载难逢的称王机会,韩信是如何权衡利弊的呢?韩信对武涉说:“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背楚而归汉 。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 , 故吾得以至于此 。夫人深亲信我 , 我背之不祥 , 虽死不易 。幸为信谢项王 。”韩信说,武涉先生你是从项羽那儿来的 , 我韩信原来也在项羽麾下当差,项羽对我怎么样呢?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郎中就是警卫员或者说侍卫官,整天拿着一个戟在他门口站岗 。我出的主意他不听,我做的策划他不用,所以我才离开项王的 。我来到汉王这边,汉王对我怎么样呢?授我上将军印 , 封我做三军总司令 , 给我那么多的人马,让我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 才有了我韩信的今天!何况汉王对我是这么的好——“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脱下自己的衣服给我穿 , 让出自己的饭菜给我吃 。一个人对我这么好 , 这么亲,这么爱,我如果背叛他,那是不吉利的——“背之不祥,虽死不易”——我宁肯死也不会改变对汉王的一片衷心 。对不起得很,武先生 , 请你代替我韩信谢谢项王吧 。那么对蒯通呢?蒯通是韩信自己的谋士 , 他说话的分量就要重得多了 。蒯通一共三次劝说韩信 , 第一次劝说韩信的意思和武涉是一样的,韩信的回答也是一样的:“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 , 衣我以其衣 , 食我以其食 。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韩信说,汉王把他自己的车子给我坐,把他自己的衣服给我穿,把他自己的饭菜给我吃 , 我怎么能见利忘义呢?我怎么能够背叛他呢?蒯通就说了 , 你觉得汉王对你很好吗?恩重如山?你觉得你们俩亲如兄弟?唇齿相依?心心相印,休戚与共?不对吧,蒯通说,世界上没有什么永恒的友谊 。比方说 , 越王勾践和他的大臣范蠡、文种关系好不好?铁不铁?文种和范蠡为越王勾践立下的功劳大不大?后来怎么样呢?野兽已尽而猎狗烹——野兽都打完了以后,猎狗还要它干什么,猎狗就煮着吃了——后来他们不就落得这个下场吗?难道说你韩信今天和汉王的关系就好得过越王勾践和文种的关系吗?靠得住吗?韩信说,哎,这个事你让我想想好吧,你让我想想 。蒯通第三次去说服韩信,说,足下不可以再犹豫了,猛虎犹豫起来还不如蜜蜂一蜇 。老虎厉不厉害?蒯通说如果老虎在那儿犹犹豫豫的话,还不如一只蜜蜂——蜜蜂当机立断,就是刺你一下,刺了算了 。你不能这样犹豫,这是上天给你的一个极好的机会,是你成就大业的机会 。你如果三分天下而王之,至少此刻可以保平安,将来条件成熟了以后你可以得天下 。你进退自如,为什么偏偏一条道儿走到黑呢?蒯通当时说了这样的话:“天与弗?。词芷渚蹋皇敝敛恍校词芷溲?。”意思就是说,上天给你的你不拿,那是要带来灾难的;时机成熟了你不做,那是要带来灾殃的 。总之你不能犹豫 。他又说了一句:“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 。”功就是功名、功业、事业 。一个人的功业或事业成功往往很难,但是要失败却很容易 。就像通常老百姓说的那样——这个事咱做不好还不能往坏里做,失败是很容易的事情 。时是什么?时是时机、机遇 。时机、机遇这个东西很难得到,却很容易丢掉 。我们讲机遇,机遇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碰不到机遇,是不是?那么一旦机遇来了,你应该紧紧地抓住它,你不抓?。?它马上就没有了 , 转眼即逝 。所以蒯通说:“时乎时不再来!”机遇啊机遇啊 , 它是不会再来的 。天底下哪儿有这种事:老天爷给你一次机遇你错过了 , 再给你一次再错过 , 再给你一次……就瞅着你给了 , 不可能的,“愿足下详察之” 。韩信面对蒯通三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表现出了自己的优柔寡断,没有像指挥作战时那般叱咤风云 。从某种意义上说,韩信承认了自己是一个将才而刘邦是一个帅才,他没有勇气逾越从“将”到“帅”的界限 。毕竟,当“帅”要面对着项羽、刘邦两大强敌的阻碍 。如果保持现状,韩信则可以心安理得 , 因为他坚信刘邦不会抹杀自己的功劳 , 再加上韩信也忘不了刘邦对他的知遇之恩,所以他没有称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