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玫瑰少年的争议就是一出戏天赐的流量生意?( 二 )


很快 , 韩国Ment的Produce系模式袭来 , 以男团、女团选拔进行的真人秀开启了“爱豆新世代” , 节目中虽然也以音乐表演为主轴 , 但我们大都把《偶像练习生》《创造营》等归为“选秀节目” , 玩的是资本运作的模式 , 早已和音综划清界限 。
剩下的音综市场则朝着风格化的垂类细分音乐赛道 。
品牌|玫瑰少年的争议就是一出戏天赐的流量生意?
文章图片

面对如此蛋糕 , 入局者们蜂拥而至 。 在去年一年 , 除了有《中国新说唱》外 , 还有走“明星+旋律说唱”的《说唱听我的》 , 走年轻偶像路线的《少年说唱企划》 , 专注GirlPower的《黑怕女孩》 , 内容越分越细 , 但用户却始终有限 。
乐队赛道 , 除《乐队的夏天》还算成功 , 其他的乐队节目基本难有声响 。 更不用说走美声路线的《声入人心》 , 走音乐剧路线的《爱乐之都》 , 定位则更加小众 。
进入到2022年 , 即将播出的音乐综艺也全都是小切口路线 , 爱奇艺的《元宇宙唱将》、东方卫视的《虚拟唱跳Z世代》主打虚拟现实概念 , 爱奇艺的《音乐野生活》、腾讯视频的《春泥在农场》《春日民谣》则直接定位为“慢音综” 。
不难理解音乐综艺的愈发细分垂直:基于音乐听众这些年的急速去中心化 , 彼此之间的音乐喜好天差地别 , 很难再有《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这样的通类大一统可满足所有人需求 。 无论从基础用户的获取、针对性的品牌客户招商来看 , 综艺节目进一步的细分化是必然的选择 。
这种细分实际上对品牌合作有着直接的影响 。 毕竟广告主都希望全流量的曝光 。 根据“击壤洞察”发布的《2021综艺招商白皮书》显示 , 2021年有483个新广告品牌进军综艺市场 , 但退出综艺投放的品牌却有744家 , 流失率极高 。 这一情况 , 也延续到了今年第一季度的综艺节目上 。
三流量密码
在这种情况下 , 坚持走通类全流量路子的《天赐的声音》 , 把流量攫取作为节目首要目的 , 也是唯一的选择 。
在过去的两届《天赐的声音》里 , 节目组已经找到了一套相当成熟的“流量模型” , 即:
【选取具有人气的歌手】+【通过有破绽的表演与强引导 , 将其置于危险的境地】+【充满争议性的场内点评与场外舆论争议】=【流量密码】
这也是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其著作《引爆点》中的流行三法则——个别人物、附着力和环境威力三要素共同作用的经典模型 。
《玫瑰少年》争议中 , 人气歌手周深成为关键人物 , 做出了有风险的歌曲改编(在此前的音综里 , 《玫瑰少年》已被多次搬上舞台 , 但基本都保持歌曲原貌);#玫瑰少年#作为一个具有特殊符号含义的歌曲 , 此前已通过其他社会性事件冲上热搜 , 节目组却故意把周深放在了大众情绪的对立面 , 甚至再用说唱歌手GAI的“爹味”进行加码 , 这是附着力;节目播出后 , 通过制造热搜、短视频话题进行加码 , 刻意引发周深粉丝与蔡依林粉丝、五月天粉丝冲突 , 甚至拉王俊凯粉丝下场 , 这是环境威力 。
各方面作用力下 , 让《玫瑰少年》成为“一出好戏” 。
在往届的《天赐的流量》中 , 节目组乐此不疲地运用着这组流量密码 。 如上一季节目中 , 说唱歌手VAVA与评审丁乐评人现场互掐 , VAVA爆出“你在教我做事吗”这一金句 , 成为网路流行语 。
品牌|玫瑰少年的争议就是一出戏天赐的流量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