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研究的进展在于 , 实验证明所植入的设备能够有效地向耳朵外部接收器无线传输耳朵内的化学条件数据,生物电的转化与使用价值第一次得到验证 。
最关键的是,实验结束后,几位科学家对豚鼠的听力进行了检测,仪器数据显示实验豚鼠的听力与正常豚鼠无异 。
沉睡的“天然电池”
上述实验结果无疑为人类耳蜗生物电的开发与利用前景提供了无限遐想,科学家们对这一研究进展已经等待了半个多世纪 。
1930 年,韦伯(Weber)和布雷(Bray)两位科学家首次发现了“耳蜗微音器电位”,开启了耳蜗电生理研究的大门 。
而学界对于耳蜗电位的密集研究与主要进展,则集中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
1952 年 , 科学家贝克西(Békésy)从豚鼠的耳蜗中导出了两种静息电位:以前庭阶内的外淋巴为零电位计,由蜗管内淋巴导出的电位是正 50 毫伏,从螺旋器内导出的电位是负 40 毫伏 。
当然,四五十毫伏的电压在日常生活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节干电池用完后的电压大约为 1000 毫伏(即 1 伏特),但对于内耳来说 , 这些电能却不容忽视 。
十几年后,戴维斯(Davis)研究了几种耳蜗电现象的相互关系,提出耳蜗的“机械—电学”说,从原理上解释了耳蜗如何把声音机械能转变为神经电能 。
贝克西测算出豚鼠耳蜗内的电位量,戴维斯则告诉后来的研究者 , 耳蜗内的电能究竟从何而来 。
原来,很多哺育动物包括人类的耳蜗就是一个天然形成的“电压器” 。收到外界声音后,耳膜振动引起的机械力能够导致耳蜗膈膜两侧的钾离子和钠离子浓度失衡,这层膜隔中的细胞就是一些专门的离子泵(一类特殊的载体蛋白) 。浓度失衡的两种离子加上离子泵 , 便构成了一个生产电能的“电压器” 。
“在过去,人们曾经认为内耳的电势太高,不适合植入电子设备,因为高电势有很大的危险 。”康斯坦蒂娜说,“60 年前,我们就知道那里是一块天然电池,对于维持正常听力来说很重要,但是没有人尝试去利用这块天然电池来给电子设备供电 。”
眼下,如何增强耳蜗电能的稳定性与持久性,已成为科学家们接下来需要攻克的难点 。
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环境化学教授乌韦·施罗德认为,由于内耳的空间十分狭小 , 如果植入电极或芯片,总功率也将受到限制 。
如此看来,用耳朵为你的 iPhone 充电依然无法实现 , 但也没有必要灰心 。目前的研究表明,耳蜗的电能已足够维持一天一次的体内药物运输系统,虽然连续性有限 , 但可以借鉴储蓄电能的模式优化使用效果 。
“事实上 , 你可以从耳蜗中制造低压电源,把它作为驱动耳蜗植入设备的能源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耳鼻喉科主任克里夫·马吉瑞恩说,“想象一下 , 如果我们能够测量不同疾病条件下耳蜗内的电压,那就可以为畸变诊断提供依据 。”
- 科学家发明脑彩虹成像技术 可辅助理解大脑运行
- 研究发现学数学可损伤大脑
- 形容好事坏事可互相转换的成语
- 什么水果汁减肥效果好 减肥可以喝哪些果汁
- 冬虫夏草可以泡水喝吗起到什么作用
- 用来形容小动物可爱的成语
- 什么方法可以丰胸最快最有效 有没有快速丰胸的方法
- 什么维生素可以增加抵抗力和免疫力 增加抵抗力吃什么维生素比较好
- 美妆蛋可以用洗手液清洗吗 化妆刷和美妆蛋怎么清洗
- 健身完肌肉酸痛第二天可以接着锻炼吗 练完肌肉第二天酸痛还能继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