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首诗倾向非常鲜明,皆以阐述本心之学为宗旨 。陆九渊认为,在古代经典著作中探求所谓的微言大义并不可取,而是要确立本心,在灵魂深处,照出那个先验的道德本心 。如果按照朱熹的说法,读书破万卷,格物致知,对外面的事物都颇有见识,但是 , 一个人却不知道自己一生的目的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而生,不知道自己的内在良知,什么都按照书本的知识去行事,那么 , 有什么要领可言呢?陆九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的心学观点 , 但朱熹听后却颇为不快 。
朱熹在鹅湖之会上多少是有一些尴尬的 。第一天的相会,他就受到了陆家兄弟的责难,其后两天的争辩,朱熹也没有占到上风 。直至三年后,当陆九渊再次造访,朱熹作了一首诗来追和当年的鹅湖之会:
德业流风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朱熹通过这首诗告诉陆九渊:你们陆氏兄弟的德义风流一直为我所钦佩,相别三年后 , 我更加关心你们的道德文章,潜居于此,偶尔扶着藜杖出入寒谷 , 有劳您乘坐着竹轿远度群山来此赐教 。过去的学问,经过切磋论究变得更加深邃,新的知识,经过培养提炼也愈发深沉,最令人担心的,便是在默默的悟道明心中沉沦失性,不知道人间还有什么古今 。
偶携藜杖出寒谷,又枉篮舆度远岑 。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
只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 。
朱熹这首诗开篇的意味非常好,呈现出他气度恢宏的胸襟 。在三四句的感慨之后,五六句说及他自己研讨旧学,培养新知 , 几年里为学有了精进 。但最后的两句,还是对陆九渊的心学进行了批评,认为如果一味求诸本心,明心见性 , 不着力于格物致知,体察天地之理,难免空疏简易 。
在朱熹看来 , 心性固然是重要的,但宇宙的根本大法乃是天理,人只有在进学求知上多努力 , 唤醒良知,穷达天下所有之理,行过天下所有之事后 , 才可以谈辨别真伪 , 成贤成圣 。人必须保持敬畏庄严的仪容风范,真正的本心才能存达;人必须勤加涵养性情,真正的道理才能呈现 。
文章插图
综合起来说,朱熹和陆九渊的分歧在于他们的逻辑不同 。朱熹认为“性即理”,陆九渊认为“心即理”;朱熹认为 , “理”是万物的本源,“性”是天理的派生物,需要通过读书来穷究物理 , 陆九渊认为,“性”是“心”的派生物,道即吾心,吾心即道,因而发明本心 。所以,理学的长处在于“道问学”,建立一套外在的穷究物理的方法论;心学的长处在于“尊德行” , 便于引导人心,实现仁、义、礼、智的外化 。总之,鹅湖之会 , 是中国思想史上具有开创性的辩论会,引起了南宋各学派的浓厚兴趣,两派论辩不断,甚至不赞同两派观点的文人 , 也希望和理学、心学代表人物进行辩论 。淳熙十五年(1188年),辛弃疾任江西安抚使时,拟在上饶邀请朱熹和第三派学术代表人物陈亮再次进行“鹅湖之会” , 遗憾的是,朱熹没有接受邀请 。
【鹅湖之会的意思 鹅湖之会是什么意思】这个是关于一个陆王心学争论的问题一个是陆九渊,一个是王阳明,展开一场关于谁为第一性的辩论实际上两个都是属于宋明理学中的一个代表人物 和集大成者他们所处的一个争论正好能够促进了宋明理学,后面的发展和继承讨论的主要是理为气先心外有理 等宇宙理气相关的哲学问题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
- 揭开鹿豚怪异獠牙之谜
- 形容喜庆事情的成语
- 黎明得过影帝
- 男女之间的朋友关系 发生过关系的两人还能做朋友
- 辞职之前千万别让同事知道 这对你的名声不好
- 京东到家京东小时购开售RedmiNote12系列新品超3000家小米之家门店现货即时达
- 科学家称2010年将成最温暖年份之一
- 形容是知己的成语
- ps4有哪些ps3重制游戏 ps1游戏有哪些
- 意难平是什么感觉 阳光之下精彩剧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