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堵耳效应引起的常见问题及原理助听器使用者,尤其是低频听力较好者 , 常常会反映耳内涨闷、自己声音变大等问题 。堵耳效应发生时,人们就会觉得自己像是在木桶里说话,感觉声音瓮声瓮气或者空洞 。
为了解决助听器佩戴中的堵耳效应问题,目前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增加通气孔或者使用耳道式受话器技术的助听器 。增加气孔后,原先密闭耳道内的低频声能得以部分外泄,能够有效减轻堵耳效应带来的不适感 。在不引起啸叫的前提下,通气孔开放越大越好 。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是,堵耳效应在不同形状的耳道之间差别会很大 。在耳道第一弯与第二弯之间的角度可能相对平直 , 也可能比较尖锐 。在一些耳印模上可以看到,耳道第一弯比较长或比较斜,具有这些特殊形状的耳模及耳内式助听器会完全封闭耳道 , 与振动的外耳道壁构成一个闭合的机械系统 。这会增加堵耳效应,因为助听器本身会随声波一起振动,相当于一层振动膜,直接向耳膜发射声音 。如果耳道相对平直,这类现象就会较少出现 。如果发现助听器有随发音向外突出的现象,就需要对助听器外壳进行打磨抛光,以减小其与外耳道的形状匹配 , 减小堵耳效应 。
3.堵耳效应的解决之道堵耳效应的个体差异很大,如果出现了堵耳效应,则应按一下方法解决 。
a. 首先检查助听器或耳模的耳道部分 。制作不好的助听器(耳模)耳道部分可能会比较虚 , 这会造成助听器(耳模)偏向耳道壁一侧 。这种情况也可能由耳甲腔效应引起 。耳甲腔效应是指助听器耳道部分与耳甲腔底之间存在一个角度 , 密闭耳道 。这时需要抛磨助听器表面减少其与外耳道的密闭程度,降低堵耳效应 。
b. 增加通气孔的直径 。通气孔内径增加,长度缩短,会使得低频截止频率上移 , 增加低频衰减程度 。减小堵耳效应 。使用开放式助听器,比传统助听器拥有更好的佩戴舒适性 。
c. 延长助听器的耳道部分 。根据声学原理,助听器与外耳道形成的密闭空腔越小,堵耳效应越小 。
d. 使用MCT(minimal contact technology,最小接触技术) 。把耳内式助听器(ITE)尽量做的小一点,以便助听器能够更加深入耳道,与耳道骨部密切接触,其余部分与外耳道保持松散接触,以保持外耳道最大的开放程度,从而使得软骨部振动声能可以通过外耳道散发出去 。
e. 少数患者对于堵耳效应极为敏感 。对于这类患者,只能说服其慢慢适应 。
- 科学家在昆虫腿上发现能探测超声波的“耳朵”
- 揭秘深海奇异的恐怖生物
- 探索发现:同卵双胞胎的基因也不完全相同
- 人类肤色的进化之谜
- 形容被风吹不动的成语
- 形容坚持会成功的成语
- 用来形容最高明的计谋的成语
- 形容君子自强的成语
- 形容最怕得罪人的成语
- 形容太忙碌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