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为什么用汉字 日语中为啥有汉字](http://img.ningxialong.com/230427/042Q44004-2.jpg)
文章插图
也许就是在这一过程中汉字逐渐被日本人接受学习 。大约在相当于我国隋唐时期随着一批批遣唐使不断将中华文明传播到日本,这一时期日本进入到学习中华文明的高潮阶段,但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日本人自己也有所创新:遣唐使吉备真备简化汉字楷书而创片假名,遣唐学问僧空海简化汉字草书而创平假名 。所谓假名是指只借用汉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义 。这主要是由于日本人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事实上类似的问题朝鲜人、越南人也逐渐发现了,这也是导致训民正音和越南喃字发明的原因:汉字是根据汉人的语言习惯而发明的,通常是一音对一字 。然而日语和汉语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语种: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日语则是孤立语种,只与韩语有一定的血缘关系 。所以汉字跟日语在发音和语法上根本对不起来,日本人必须经过长期的学习才能熟练掌握汉字,这对日本的文字普及和日常使用带来了许多不便,于是日本人就发明了“假名”作为汉字的辅助文字 。假名发明之后日本的官方文字仍是汉字,假名更多是被用来起辅助作用 。在当时的日本能熟练使用汉字被视为是有学问的标志,而事实上在当时几乎也只有贵族阶层才能熟练使用汉字,假名则主要用于民间百姓的识字启蒙 。事实上日本人不仅学习了中国的汉字 , 日本的和服起源于中国的吴服,中国人的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也逐渐传到了日本,大宝元年(701年)日本还仿照中国隋唐的科举制确立了自己的贡举制度,只是后来随着武士阶级在日本的兴起才使人们逐渐遗忘了这一制度 。
![日语为什么用汉字 日语中为啥有汉字](http://img.ningxialong.com/230427/042Q45323-3.jpg)
文章插图
正因为古代日本曾长期使用汉字,以致于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中出现了极为独特的一种现象——笔谈 。严格意义上这也不只是中、日之间,事实上历史上的契丹、西夏、高丽、越南等汉字文化圈的国家都曾有过和中原人士笔谈的记录 。所谓笔谈是指同属汉字文化圈的两国人士因各自口语不通就用写字的方式进行交流:2001年日本NHK电视台拍摄的大河剧《北条时宗》讲述的是元世祖忽必烈两度征讨日本的故事,其中当蒙古国书到达日本时日本人一开始以为上面不知道写着什么不认识的文字,打开一看发现全是汉字 。明末遗民朱舜水在参与抗清复明运动失败东渡日本 , 当时日本水户藩第二代藩主德川光圀就常去拜访他,由于二人语言不通,所以更多的时候是通过书面文字交流 。在标志着日本进入近代史的美国黑船来航事件中笔谈又一次发挥了作用:由于在此之前日本已经历两百余年的锁国时期,因此在美日谈判中几乎找不到一个懂英语的日本人,而当时造访日本的美国舰队中也无人精通日语 。恰巧当时随美国舰队前来的传教士卫三畏是一个多年研究中国文化的汉学家 , 因此精通汉语汉字,同时他还邀请了自己在香港认识的中国人罗森一同前往日本 。实际上日本近代史上第一份国际条约的谈判过程是这样的:美方谈判代表说英语,由卫三畏翻译为汉语 , 再由罗森写下来交给日本官员看 。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内一度掀起过一股废除汉字改用拉丁字母的风潮,然而汉字在日本文化中所起的根基作用实在是太强了,所以废除汉字的想法最终没被付诸实施 。
有人说,是秦始皇派徐福求长生不老药,徐福知道没有 , 不好交差,就带着500童男童女逃到日本了 。顺便把中国文字带过去了 。也有人说,杨玉环在马嵬坡并没死,被高力士帮助,从民间逃到了日本 。把中国文字、纺织技术带过去了 。也有人说 , 李世民派民五万攻打日本,遭遇了台风 , 大部分都遭遇了海难,只有3000人随海飘泊到了日本 。反正,中国常用汉字共4000个 。日本就引用了1600个汉字 。日本官方也没就日本文字起源说清楚 。但中国官方说,在春节时期,中国就派去了和平使者 , 在日本传播农耕文化,把中国文字带去了日本 。
- 芦荟为什么可以美容养颜 芦荟可以美容吗
- 为什么不愿意和爸妈谈心 交流往往被说服代替
- 麦芽糊精是什么 麦芽糊精的功效与作用
- 淘宝店铺销量为什么看不到,淘宝怎么查看宝贝销量
- 寒食散有剧毒为何名士竞相服用呢,寒食散的副作用
- 为什么快递禁止活物,邮寄活物违法吗
- 网上近视眼镜为什么便宜搞清楚它的成本构成就知道答案啦
- 粮票还值钱吗,粮票价值全国通用粮票
- 淘宝首单礼金在购物车用不了,淘宝首单礼金金额是随机的吗
- 为什么网红店里的买家秀几乎全都是美女呢,美女模特个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