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秦昊:观众看完后有反思,就是作品真正的意义( 二 )


环球时报:你塑造角色时喜欢探究他的“另一面” , 比如《隐秘的角落》里的张东升?
秦昊:还是为了更深入地塑造人物 , 之前也常有人说演员到最后拼的一定是文化 , 我认为在生活中的成长、对生活的认知、从生活中得到的智慧 , 这些也是演员到最后要拼的东西 。 所以为了能够让观众共情 , 让观众觉得荧幕里面的是一个“真正的人” , 我觉得应该挖掘角色的另一面 , 因为人性本来就是复杂的 , 不可能只有一面 。
亲爱的|秦昊:观众看完后有反思,就是作品真正的意义
文章图片

《亲爱的小孩》宣传图 图源:@爱奇艺
环球时报:你认为“标签化”对演员是一种限制吗?
秦昊:在我看来是的 , 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每个演员有自己的选择 , 可能有些演员喜欢这种所谓的“标签化” , 认为饰演同类型的角色更适合自己 。 这也是一个双向选择 , 可能市场会给演员一个标签 , 但接不接受、后面的戏还要不要按照这个标签走下去 , 这个是由演员决定的 。
我个人是反对“标签化”的 , 我之前一直拒绝《亲爱的小孩》 , 后来才慢慢接受 , 就是因为之前刚拍完一部生活剧 , 也是夫妻二人 , 有很多家长里短 。 再接这部戏的话 , 对我来说一是怕“标签化” , 同时也觉得这部戏难度更大 , 我要用很大精力来区分这两个角色 , 怎么让这两个角色看起来不一样 , 怎么让这两个人各有风格、性格鲜明 , 这也是当时最困扰我的地方 。
“每一种表演都有欣赏它的人群”
环球时报:你如何看待当下影视行业有时不以内容、演技为重 , 反而更在意流量的现象?
秦昊:我之前也会觉得过度在意流量是会造成实力和关注度不匹配的情况 , 会埋没真正有实力的人 , 我也跟制片人探讨过这个问题 , 后来发现:所谓不以内容为重、更看重流量 , 其实跟受众也有一定关系 , 这就是市场 。 每一种表演都有欣赏它的人群 , 只要有观众 , 存在即合理 。
这个行业的未来发展还是要由市场来决定 , 市场会选择应该留下和不能留下的东西 , 其实现在已经在往良性的方向发展了 。 我不建议去定论这件事谁是好谁是坏 , 就像我们创作出来的影视作品一样 , 更多还是让观众去思考判断 , 观众也有这样的智慧 。
环球时报:你认为影视作品如何做到既受本土观众喜欢 , 又能让海外观众接受?
秦昊:我觉得能够成为经典 , 或者说能受到世界各地观众喜欢的作品有一个共通点:最终都会落在人身上 , 会着重描写人物之间的情感 , 所以还是要看题材和讲故事的角度是不是能够让大家接受 。 现在的观众都很聪明 , 他们不需要影视作品去教他们做什么 , 只要把社会现实的东西生动、真实地表现出来 , 观众会去思考的 。 只有观众真正思考过了 , 影视作品才能在他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 只有形成这样的“闭环” , 作品才算完整 。
【亲爱的|秦昊:观众看完后有反思,就是作品真正的意义】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孙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