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看了6集《风起陇西》,终明白陈坤白宇都救不了这部剧的真实原因( 三 )


《风起陇西》的全剧焦点就是烛龙是谁 , 青萍计划的真相是什么?这也是陈恭和荀诩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
荀诩在东吴任职的时候曾经请教过郤正 , 得知“烛龙”乃是传说中一种人面龙身的神兽 , 口中衔烛 , 在西北无日的幽阴之处 。 这一称谓典出自《山海经》 , 郤正还特别热心地找来《山海经·大荒经》的原文 , 上面写道:“西北海之外 , 赤水之北 , 有章尾山 。 有神 , 人面蛇身而赤 , 直目正乘 , 其瞑乃晦 , 其视乃明 。 不食不寝不息 , 风雨是谒 。 是烛九阴 , 是谓烛龙 。 ”
荀诩当时就想 , 传说中的烛龙和“烛龙”唯一的共同点 , 大概只有两者都生活在黑暗中了 。 讽刺的是 , 烛龙靠口中的蜡烛为黑暗带来些许光明 , 而“烛龙”则一直致力让黑暗更加混沌 , 更加混乱 。
身份|看了6集《风起陇西》,终明白陈坤白宇都救不了这部剧的真实原因
文章图片

白宇饰演的荀诩
在小说最后 , 以义字为底色 , 赤子之心 , 愿意为了真相和正义付出一切的荀诩终于抓到了烛龙 , 烛龙从容说道:“孝和 , 如果抛开细节不谈的话 , 结论其实很简单 , 我从未真正背叛过大汉 。 ”
烛龙就是那个性格温和的狐忠 , 狐忠是中都护属参军 , 是李严(李平)的心腹 , 表面笑呵呵 , 内心深不见底 。 他其实是诸葛丞相派在李严身边的卧底 。 诸葛亮作为一朝丞相 , 始终坚持“相忍为国 , 和则两利”的思想 , 他不想和李严内斗 , 却又不得不提防着对方 。
狐忠就是烛龙 , 这一切都是诸葛丞相设的局 , 陈恭、荀诩都只是其中的棋子 。
身份|看了6集《风起陇西》,终明白陈坤白宇都救不了这部剧的真实原因
文章图片

狐忠便是烛龙
诸葛丞相很早就预见到 , 南郑迟早有一天会成为魏国间谍的目标 ,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 , 他除了强化靖安司以外 , 还准备了另外一套计划 。
诸葛丞相的观点是:与其坐等敌人发展内线 , 不如主动为他们安排一个 。 这样一来 , 一旦内线成功取得魏国情报部门的信任 , 那么既可以利用他来防范敌间谍的渗入 , 又可以通过他来向魏国传送假情报 , 具有双向的价值 。
从建兴四年开始 , 烛龙在丞相的安排之下开始异常谨慎地与魏国接触——他不仅要留意敌人 , 更要防范自己人——到了建兴五年 , 烛龙终于成功地与一名叫郭刚的魏国军官联系上 。
郭刚少年得志野心勃勃 , 亟需建立一些功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 烛龙无疑是他手中重要的砝码 , 而狐忠也利用他的这种心态逐步建立起与魏国的联络通道 。
所以 , 烛龙是双面间谍 , 为了得到曹魏的信任 , 也不得不拿出一些蜀汉的真实情报给曹魏 , 以此来获得曹魏的信任 。 街亭之失 , 是诸葛丞相的误判 。
身份|看了6集《风起陇西》,终明白陈坤白宇都救不了这部剧的真实原因
文章图片

白帝被怀疑已经叛变了
这些年大汉表面上似乎失败 , 但却是最大的赢家 。
首先 , 蜀国成功地铲除了五斗米教在汉中最后的残余势力 , 这既减少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 也削弱了魏国间谍的生存土壤;
其次 , 魏国最优秀的谍报人才之一死在了南郑 , 这对魏国情报工作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
第三 , 魏国从来没有获得‘元戎’与‘蜀都’两项技术 。 ”糜冲送回魏国的实际上是两款三年前的过时型号 , 这也导致了天水弩机作坊计划流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