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菡|时隔7年荧幕露脸,却判若两人这还是《非诚勿扰》里的黄菡吗?( 二 )


而随着“炫富”、“拜金女”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议题 , 冲击着年轻群体 。
《非诚勿扰》也收到了广电下达的停播整改的要求 。

怎么才能防止节目价值导向出现偏差?
这个问题 , 成为了当时节目组的整改重心 。
除了把控嘉宾的选拔标准 , 话题的选择 , 录制过程的审查之外 , 节目组还增加了点评嘉宾 。
而嘉宾的选择 , 又成为了重中之重 。
到底选择谁 , 才能够让节目更加主流呢?
这个时候 , 孟非想到了老相识——黄菡 。

黄菡不仅受过高等教育 , 是社会心理学博士 , 还是党校教授 。
有她的加盟 , 无疑能“以示正听” 。
说到她和孟非的相识 , 还得追溯到1996年 。
当时 , 黄菡接受了江苏卫视的邀请 , 担任某档节目的策划顾问 。
而孟非 , 恰恰就是这档节目的编导 。

只不过 , 那时的他 , 还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幕后工作者 。
尽管两人有老交情 , 可突如其来的邀约 , 还是让黄菡犯了难 。
一方面 , 是受到了自己正职工作的约束;
另一方面 , 则是担心自己“党校女教授”的身份 , 会让观众产生逆反心理 。

虽说心生犹豫 , 但向来“敢想敢为”的黄菡 , 并没有放弃这个可以挑战自我的工作机会 。
然而 , 事实也不出她的所料 。
因为参与节目的录制之前 , 黄菡只看过一期节目 , 对节目的一切都很不熟悉 。
所以 , 她表现得相当拘谨 , 生怕说多错多 。
4期节目下来 , 《非常勿扰》做了一个调查 , 发现她的支持率仅仅只有11% 。

与此同时 , 对于身为教授的她参加真人秀 , 党校的学生们也很是不理解 , 认为她着实有些“离经叛道” 。
可以说 , 当时的黄菡 , 几乎处在“里外都嫌弃”的尴尬境地 。
不过对于这些负面评价 , 她都做好了心理准备 。
也有了应对的方法 。
02 从11%的支持率到“黄奶奶”要想获得观众的喜爱 , 就得付出大量的努力 。
黄菡知道自己对节目的所有一窍不通 , 于是便补看了往期的所有节目 , 去系统地了解节目的规则 , 以及认真研究了孟非和乐嘉的性格与主持风格 。
对每一位男女嘉宾的身份背景 , 性格等 , 也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
胸有成竹后 , 黄菡不再拘谨而生硬 。

她用“过来人”的身份 , 去认真倾听每位嘉宾的想法 , 然后根据每位嘉宾的性格特点 , 结合自己的经历 , 给出合适的建议 。
没有好为人师 , 只有温柔且和蔼 。
和刚硬且犀利的乐嘉 , 相得益彰 。
很快 , 观众就对黄菡有所改观 。

【黄菡|时隔7年荧幕露脸,却判若两人这还是《非诚勿扰》里的黄菡吗?】慢慢地 , 黄菡也收获了观众越来越多的喜爱 。
当时 , 她还曾评价过乐嘉 , 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 。
果不其然 , 离开《非诚勿扰》之后的乐嘉 , 因为不懂得控制爱憎 , 很快就被娱乐圈所淘汰 。

不过那个时候 , 黄菡和乐嘉、孟非的合作 , 还是让《非诚勿扰》的热度攀升到了鼎沸时期 。
不少观众都给了良好的评价 , 说整改后的《非诚勿扰》 , 变得积极了 。

没有“炫富” , 也没有关于“拜金”的负面言论 。
观众开始对爱情和婚姻有了憧憬 。
毫不夸张的说 , 那个时候 , 每个周末的晚上 , 人人都在电视机前等着《非诚勿扰》的新一期节目 。
即便是往期节目的无限重播 , 不少观众也依旧看得津津有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