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蔚|她20年前开拓小剧场歌剧,如今学生们都成歌唱大腕( 三 )


文章图片

歌剧《血色湘江》剧照
瓦格纳说 , 歌剧是用音乐展开的戏剧 。 陈蔚一直坚持拿乐谱排练 , 在总谱中导戏 , “离开了乐谱 , 不在音乐中完成导演的调度 , 那还能叫歌剧或音乐剧吗?”
在总谱中导戏 , 特别考验导演的能力 , 需要有凌驾作品之上的智慧和勇气 。 陈蔚精通戏剧和音乐 , 对舞美、灯光、服装等也十分了解 , 这种综合技能 , 使得她在执导一部作品时具有全面的掌控力 , “看着总谱给的调度才是合理的 , 是有利于演唱的 。 ”
唱段能够表达的 , 她绝不用台词 , 音乐戏剧的艺术魅力被充分发挥出来 。 歌剧《血色湘江》有一段战场戏 , 但为了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 陈蔚虚化了战争场面 , 而深入到红军团长陈湘和国民党军队指挥官黄复兴的内心世界 , 通过对唱和重唱 , 将各自的心理活动展现出来 。

一束光芒从诗人到匠人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 , 也是淬炼精品的关键 。 自古以来 , 文艺经典莫不具有创新的共同特性 。 追求作品完美的陈蔚 , 自然也执着于创新 。
《再别康桥》可以称得上是中国音乐戏剧史上的里程碑之一 。 业界对该剧的评价很高 , 比如 , “《再别康桥》的演出恰似一股清风吹进沉闷的歌剧界 。 它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 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对歌剧观念的认识 , 又一次深感艺术创作要讲究的是:如何能通过‘小’反映出‘大’、通过‘少’反映出‘多’ , 通过‘简’反映出‘繁’、通过‘浅’反映出‘深’ , 以及由点见面、由细微见弘阔等传统戏剧创作方面可资借鉴的经验 。 ”
陈蔚|她20年前开拓小剧场歌剧,如今学生们都成歌唱大腕
文章图片

歌剧《血色湘江》剧照
陈蔚嫌厌模仿 , 总是力图在表现手法、叙述手段等各个层面另辟蹊径 , 为观众呈现多元、多样的舞台艺术作品 , “我是一个总想着反思的人 , 总想着挑毛病 , 总想着下一部戏会更好 。 ”
美学大家朱光潜说 , 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 , 一半是匠人 。 他要有诗人的妙悟 , 要有匠人的手腕 , 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悟 , 固不能有创作;只有诗人的妙悟而没有匠人的手腕 , 即创作亦难尽善尽美 。 于陈蔚而言 , 从艺之路 , 亦是“诗人+匠人”的修炼之旅 。
时代的车轮越转越快 , 交通便捷、信息爆炸、生活方式日新月异 , 执着于某一事物变得越来越难 。 但就像陈蔚的爱人张玮在评价《再别康桥》时所说:“都市的节奏掩盖不住音乐的和声 , 经济的发展替代不了文化的演进 。 ”在艺术的道路上总有那么一群人 , 藐视身边的风雨 , 执着远方的光芒 。
【陈蔚|她20年前开拓小剧场歌剧,如今学生们都成歌唱大腕】访谈结束时 , 夜已深 , 陈蔚送客至门外 。 走出胡同 , 回首再望 , 她仍旧站立 。 门前路灯亮着 , 映着她的身影 , 冲破夜晚的黑暗 , 照亮那条窄窄的路 。 而她 , 一直在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