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007回归,但年轻人已经不爱好莱坞了( 二 )


好莱坞的整体创作进入疲软期 , 正在成为共识 。
影评人莉莉提到 , 对比同一系列电影 , 好莱坞大片已经进入生长周期曲线的低谷 ,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 , 好莱坞影视工业模块化更注重开发续集、经典IP翻拍 , 导致综合水平质量在下降 , 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 。
另外 , 在莉莉看来 , 除了展示视效 , 像迪士尼合家欢的设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不会做内容的深度挖掘 。 今年爆火的迪斯尼玩偶“玲娜贝儿”更是无内容故事支撑 , 直接靠外形走红 。
同时 , 国人对好莱坞电影的情感也变得微妙 。
一方面 , 国产电影在增强内功 。 “对于中国观众来讲 , 选择在增多 。 ”李响说 , 这是好莱坞电影在国内影响力下滑最重要的原因 。 往前看十年 , 国产制作工业体系与好莱坞差距很大 , 而现在国内国产片的水平的确有在提高 , 每年还会出现一些黑马电影 , 挤压好莱坞的市场空间 。
目前 , 在中国电影票房总榜单上 , 只有2019年上映的《复仇者联盟4》进入前十榜单中 。 国产电影《战狼2》《你好 , 李焕英》《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 , 再加上今年国庆档爆火的《长津湖》 , 稳稳占据国内票房排行榜前列 。
《复仇者联盟4》海报
在感知到国内观众对好莱坞大片显现疲态之外 , 一位行业人士感叹 , 国内观众对好莱坞的美式个人英雄主义叙事 , 也开始不再推崇 , 甚至开始质疑 。 李响说 , 这种思潮的出现不能量化成对票房的实际影响 , 但不可忽视 。
借用知乎网友“电影榨汁”的观点 , 年轻观众仍旧是当下观影的主体 , 当年的70后、80后、90后等早期观众 , 正处于国内经济转型的变革时代 , 当时国产大片少 , 对好莱坞大片有新鲜感 , “但现在 , 90后中后期和00后为主的年轻群体 , 从出生就生活在各种视觉特效的环境中 , 对大片里的东西见怪不怪 。 刺激不到他们 , 也就没什么消费欲望 。 ”
好莱坞舍不得国内市场这块蛋糕 , 并非没有动作 。
早在2017年 , 国外就有报道称 , 好莱坞正在取悦中国市场 。 最主要的方式是融入中国元素 , 邀请中国演员出演 , 甚至出现了“中国特供” 。 《变形金刚4》里 , 国内上映的版本里 , 有艺人韩庚的几秒镜头 , 这是原版中没有的 。
这也存在在情节设置里 。 在2015年上线的《火星救援》中 , 剧情设定中国挽救了马特·达蒙 , 被视为是对中国的示好 。 随后 , 马特·达蒙的确出现在张艺谋导演的《长城》影片中 。
花心思在中国元素上 , 但真正在内容上下的功夫 , 诚意的确不算高 。 最直接的例子 , 《花木兰》豆瓣评分仅4.9 , 票房仅2.8亿 , 成绩与这一大IP不相称 。
国外有媒体直言 , 在中国 , 好莱坞正被国产电影淘汰 。
好莱坞大片会成为过去式吗?
回顾过去 , 从1994年第一部好莱坞大片进入中国内地之后 , 就占据国内票房的绝对主力 。
根据电影口袋君数据整理 , 在2012年到2014年期间 , 好莱坞内地年票房占国内总票房的五成 。 李响说 , 那时国内电影票房冠军 , 一度靠好莱坞大片来拉动 。
转折发生在2015年前后 , 当年 , 《捉妖记》票房24.21亿 , 仅比当年的榜首《速度与激情7》低0.05亿 , 在当年票房榜前二十里 , 仅有7部为好莱坞大片 。
《速度与激情7》海报
“电影院有它的独特性 , 和在家看是完全两个概念 。 无论是情怀还是影响力 , 对于院线来说 , 好莱坞的基本盘依然占据优势 。 ”李响表示 。
这是因为好莱坞视效在电影院里能相得益彰 。 陈仁提到 , 很多好莱坞拍的战争片能让他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 《决战中途岛》上映后 , 他还专门去电影院刷了5遍 。 好莱坞的工业模式 , 的确是为电影院而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