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综艺|《向往的生活》告别季,也是慢综艺时代的落幕( 三 )


《向往的生活》算是一直保持着原有节奏 , 没有做出巨大的改动 。 但不改动的另一面是疲乏 , 观众已经总结出了节目的一套规律:新嘉宾到访 , 大家出门干活寻找食材 , 看黄磊做饭 , 最后饭桌酒局、深夜谈心——同样的模式播出七季 , 就算是对综艺套路并不熟悉的观众 , 也能猜到每期节目大概会有什么内容 。

内娱本就缺乏专职综艺咖 , 这类慢综艺大多需要依靠多年老友之间的熟悉 , 或者在综艺里慢慢养成的家族情怀 。
但等到节目年复一年、形成IP之后 , 节目里的飞行嘉宾来了又走 , 很容易做成单纯的“通告节目” 。
观众通过嘉宾阵容 , 就能猜到这期聚在饭桌边上是卖一波情怀 , 还是开一场“洗白大会” 。 有网友调侃 , 有何炅在 , 《向往的生活》就是户外版“快乐大本营” 。
另一方面 , 真人秀体现的“真实”一面 , 对于艺人来说 , 多年来的真人秀积累 , 很容易导致公众形象走向固定 。 《向往的生活》另一位主咖黄磊 , 就在这季节目的第一期当中提到了这方面的担忧 。

实际上 , 就数量上而言 , 黄磊参与的综艺并不多 , 但仅仅因为《向往的生活》 , 观众就已经很轻易地将他的形象固化 。 演员本就需要避免综艺形象的影响 , 更何况有不少嘉宾主业仍是演戏 , 此次节目三个小辈都在片场 , 已经能看出他们的职业规划重心 , 也都若有所思地结下了这个话题 。
不论是节目本身的进化 , 还是嘉宾参与其中的利好 , 以《向往的生活》为代表 , 慢综艺的进化还是有点慢 。
不如“相忘于江湖”
节目的内容形式、参与节目的人 , 这些都还是内部因素;内容之外 , B端和C端两边的态度变化 , 也是节目主动选择走向终结的“外因” 。
《向往的生活》曾经是综艺节目“吸金”的代名词 , 因为节目气质平缓、生活气息浓厚、露出机会多等等原因 , 《向往的生活》一度是平台们艳羡的“赚钱综艺” , 单季赞助费也传出过8亿、15亿等令人咋舌的数字 。 与此对应 , 在最巅峰时期 , 《向往的生活》被部分观众嫌弃广告太多 , 是“广告里面插播节目” 。

然而 , 市场不会一成不变 , 综艺招商的困难 , 不会因为节目的地位而幸免 ,
根据央视市场研究媒介智讯广告检测数据库AdEx , 2022年全年广告市场同比减少11.8% , 综艺招商压力骤增 , 对《向往的生活》这样的节目而言 , 这样的趋势越是明显 , 就越要面临节目收益和节目效果的两难抉择 。
品牌之外 , 综艺另一个安身立命的群体——观众 , 心态也在发生的变化 。
在当下的互联网环境中 , 慢综艺中的言行举止 , 已然愈来愈容易被放在放大镜下 , 何况是此类节目的头部 。
面对轻则调侃、重则狠批的舆论环境 , 多季节目积累过后 , 艺人们已经知道什么样的表现在安全线以内 , 行为举止自然趋同 , 谈论的话题也会走向保守 。
上一季《向往的生活》里 , 许知远主动拒绝闲聊局、走出蘑菇屋和当地村民攀谈体验生活 , 这种打破模式的行为其实受到了大量观众的好评 , 而他拉着杨迪走出蘑菇屋的时候 , 杨迪出现了明显的担忧:不回去干活“会被观众骂” 。

另一方面 , 在天价片酬、道德塌方甚至违法犯罪等事件频繁曝光之后 , 观众对明星的审视角度正在发生改变 。
明星下田干活、自力更生本是节目看点 , 但很多观众想到他们的片酬收入 , 想到他们因此的付出 , 观众对他们节目里“辛苦”的认可 , 变得越来越虚无缥缈 。
一言以蔽之 , 慢综艺的场域本身 , 也在随着受众改变 。